手机没电也能“扫”充电宝,碰一碰“钱包”就能快速完成支付……


以数字人民币各种“黑科技”为代表,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经济时代为我们提供的数字金融服务已从“尝鲜”到“常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做好“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正位列其中。


中央党校信息技术部、公共经济研究会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杜庆昊在《中国金融》2024年第3期发表文章中曾介绍,我国数字金融市场在去年近年中时就达到约42万亿元规模,占全球数字金融市场规模超15%,位居全球第一;数字金融用户规模也超过9亿人,占总人口近69%。作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改善金融产品、流程和模式的创新金融业务——数字金融在多个细分领域都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全面改造着我们生活、工作各个场景,也成为拉近传统金融机构与用户的不二“利器”。


商业银行是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被誉为“西北银行第一股”的甘肃银行,成立12年、上市6年来,已经发展成为资产规模近4000亿元,金融服务覆盖全省14个市州及95%县域的区域金融机构。围绕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推动数字化转型,甘肃银行是如何布局谋篇?


构建金融“新基建” 按下了数字化转型“快捷键”


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是承载金融业务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石,是关乎金融安全、金融创新、金融活力的关键设施和战略资源。


当前,数字化的浪潮正在扑面而来,为实现提升金融服务的“软”实力,甘肃银行把升级目标指向自身金融科技水平的“硬”实力上。


围绕数据治理工程、大数据应用体系等方面建设金融“新基建”工程,甘肃银行加速推进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进行再升级。而完善数据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共联,就首先成为甘肃银行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力点”。


具体来看,甘肃银行实施了数据治理项目,制定了合理的章程,明确的操作流程,建立健全的数据资产管控平台,形成从上至下指导、从下而上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对数据流程的规范,对数据质量的管控,对数据标准的统一,对数据资源的整合,夯实全行数字化基础能力,并为后续的数据挖掘、产品创新提供基础保证。


“(例如)‘镇海’大数据平台,(就)扩展了大数据在(我行)客户管理、精准营销、风险管理、智能运维等方面的应用。”甘肃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青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如是介绍。


刘青也表示,近年来,甘肃银行正是通过不断加强“新基建”、构建“新连接”、拓展“新服务”,按下了数字化转型“快捷键”。


在大数据应用体系方面,甘肃银行持续建设了外部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仓库等基础数据类平台,完整地构筑了这家银行的数据资源能力、数据存储加工服务能力、数据管控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些也成为甘肃银行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依托数字金融,为用户提供“菜单式”“全天候”金融服务


众所周知,数字金融正是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实现了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的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是甘肃银行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价值追求。正是依托数字金融连接作用,甘肃银行得以加速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可得性、便利性。


近年来,这家银行依托覆盖全省的营业网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全省各乡镇推进“菜单式”“全天候”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健康、教育等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改进移动端服务功能,提高客户体验感;深耕农村市场、延伸服务触角,将老百姓日常类消费接入移动客户端,有效满足城乡居民电子支付需求。


为此,甘肃银行特意打造了“线上第二银行”,构建涵盖电子银行、直销银行、短信平台、支付平台、电商平台、场景平台六大板块在内的线上业务版图。完成了智慧机具在所有营业网点全覆盖,投产上线集中作业平台,并进一步提升了集约化运营及风控能力。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甘肃银行专门确定“三大目标”、提出“三个聚焦”进行产品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例如在信贷投放方面,甘肃银行实施涉农贷款“千亿工程”,创新推出乡村振兴系列产品,建立“一县一策”“一行一品”特色化经营模式。


而依托“科技创新+场景服务”的电商服务平台,甘肃银行广泛整合社会资源,积极链接外部流量平台,完成65家县域特色馆建设,上架县域特色产品,先后组织临洮百合、苦水玫瑰、陇南春茶、景泰枸杞、武都花椒、花牛苹果等特色农副产品预售、尝鲜专场活动达五十余场;积极开展“我为家乡代言,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专题活动,通过县域政府领导代言的方式,提升农副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主动对接各市州特色产业融资需求和项目名单,坚持精准方略、定点帮扶、能贷尽贷,为全省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甘肃银行通过手机银行6.0,实现线下产品向线上转接,建设完成集支付、理财、商城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底,甘肃银行手机银行签约客户382万户。


实现从“一键授信”开始实时阻断各种交易风险


风控是银行的“生命线”,也是评判一家银行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标。


传统金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用风险,即难以准确评估交易方的履约和偿还能力。数字金融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和更全面的数据分析,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


甘肃银行一方面依托“外部+内部”数据相结合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为优质客户高效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线上贷款。


结合业务场景、客群特点,甘肃银行运用灵活的风控模型、规则、策略,实时评估业务风险,为各类个人信贷业务提供包括反欺诈、身份核实、信用评估等环节的全流程风控管理。


另一方面,甘肃银行建设了互联网反欺诈平台,接入电子渠道、银联、网联等全量交易数据,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用户的基础特征和历史行为信息,通过风控模型和智能决策引擎,灵活配置策略,实现全流程、全场景的实时监控和流程控制。同时引入银联银行卡发卡风险监测(URM)模型,URM基于银联自身转接交易数据及联防联控平台的协作,针对甘肃银行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等高风险特征银行卡跨行交易进行准实时侦测。


围绕账户全生命周期反诈等管控要求,甘肃银行还通过综合应用以逻辑回归、决策树等机器学习方法开发的账户评分和分类分级模型,分析账户在不同渠道的交易行为特征,辅以客户360度画像,将风险管理与账户全生命周期、全渠道的安全交易服务相结合,把风险管控贯穿于渠道、场景、产品、业务及客户服务的全流程,实现了服务、开发、管理的高效协同。


此外,甘肃银行还开发建设了运营风险监测系统,建立联动控制、精准实时监控、风险预警、现场检查、履职管理等相结合的多通道风控模式,实现风险预警监测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为主的方向转移,促进各项运营工作及事务的工作互动与信息联动。对重要业务、重要时期、重点对象等业务的智能、连贯、动态化的风险监控分析,实现预警模型探索及数据分析对全行主要业务风险领域进行自主化的持续分析监控。


而这样做,甘肃银行目标只有一个,依托数字金融实现从“一键授信”开始,实时阻断各种交易风险。


文/许哲

编辑/岳彩周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