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篇中学课本里的《 醉翁亭记》是大多数人对于安徽滁州的最初印象。


然而,近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走访滁州时发现,滁州已从“环滁皆山也”嬗变成“环滁皆光伏也”。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走访滁州高新区拍下的光伏板照片 图/陶野


不止安徽滁州,就在距滁州250公里的江苏宿迁也凭借对液流电池风口的紧抓,找到了自己的新能源之路。事实上,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新能源领域经营得风生水起,抓住风口、找准定位,摆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雄心壮志。


发展新能源,城市各有绝技。北上广深对于新能源的布局自不必说,武汉、佛山、大同纷纷布局氢能,争做“氢能之都”;滁州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常州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盐城的海上风电……无一不是风生水起。


城市新能源发展,仿佛迎来“寒武纪”。这一切离不开全国突飞猛进的工业发展。在绿色工业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国家“双碳”政策和能源转型的推动下,新能源行业无疑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万亿新赛道。


从“环滁皆山也”到“环滁皆光伏也”


地理环境、基础水平如何,从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能否在能源新风口下拥抱产业发展机遇的关键因素。


滁州之所以可以成为“光伏之都”,一定程度上,也是光伏选择了滁州。


滁州的梦想,源自“一粒砂”。


滁州凤阳县,是“全国石英之乡”,石英矿储量、品位和综合利用价值均居全国第一位,华东地区玻璃产业用石英原料70%以上来自这里。


最早来凤阳落户的是国内光伏玻璃生产企业巨头之一——福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滁州凤阳成立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200亿元。随后,像福莱特这样的光伏玻璃头部企业南玻和亚玛顿也落户凤阳。如今,3家企业总投资近300亿元,拟建设光伏玻璃生产线31条,玻璃原片生产线超过150条。全部投产后,将年产光伏玻璃超千万吨,大约可以满足180GW光伏组件生产的玻璃需求。


不仅是资源优势,还有地理优势。滁州还既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城市,又是长三角一体化重要成员之一。


然而,滁州如今如此雨后春笋般的光伏产业集聚也是产业链上下游加速聚集与抱团的结果,产业集聚发展以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种种因素叠加,让滁州形成产业集群现象。2018年,隆基落户滁州经开区;2020年晶科能源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落户滁州来安正式投产;2022年,亿晶光电10GWN型高效TOPCon电池项目落户滁州全椒……如今,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走访滁州高新区拍下的光伏板照片 图/陶野


良好的政策指引以及营商环境,也让滁州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来滁调研光伏产业,企业代表说的最多的就是滁州的“暖”。


“我们遇到的困难他们眼睛都能看到,不需要我们去说。” 在滁州落户的捷泰科技副总裁刘捷告诉记者,在招商引资政策以及政策兑现上滁州做得非常好,“当时跟我们怎么谈的,后面就怎么兑现。你能感受到滁州政府跟我们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完完全全同频共振的。滁州这个地方很特别,从上到下地帮扶企业,非常暖心体贴。”


据滁州发改委介绍,如今滁州市光伏制造重点企业共93家,其中规上企业57家。单体投资超百亿元项目13个、超50亿元项目27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集聚,全市聚焦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电池片等优势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充实、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现已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背板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关于抢占新“风口”,宿迁有自己的想法


能源竞争,愈加考验城市眼光的前瞻性。


就以距滁州250公里的江苏宿迁为例,最开始,宿迁瞄准的其实也是“光伏之都”。


安徽至江苏某段公路两旁的风车照片 图/陶野


2018年,天合光能的落户给了宿迁光伏新能源产业强有力的发展信心。因此,在新能源领域,宿迁提出了要全力冲刺千亿级产业,打造“光伏之都”的雄心和目标。


随着安徽滁州、浙江义乌、青海西宁等多地对光伏的布局,光伏这个赛道,已经非常拥挤了。


但在清洁能源强势发展之下,新的契机出现了。


这两年储能行业乘风御光而起,在这个过程里,包括液流电池在内的新型储能逐渐崭露头角,而切入液流电池行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2023年,江苏省发改委印发了《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足见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视。


宿迁抓住风口,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宿迁市政府迅速反应,印发《宿迁市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竞逐新赛道,努力做大做强新型储能产业。


在具体政策中,宿迁不仅拿出了单个企业最高2000万元的补贴,还在企业成果转化、核心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给予较大力度支持,着力加快项目招引建设,同时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速提质、推广新型储能应用、鼓励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人才招引培育,力争将宿迁打造成在国内储能产业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


就在去年10月,宿迁储能的“黑马”企业宿迁时代储能宣布完成A轮亿元融资。宿迁政府对于新风口的紧抓,得到了资本正面反馈和积极押注。这一次,宿迁抢占了先机。


城市的美丽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任务目标的行为自觉。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都是实现清洁、可持续能源的关键一环,也是全球走向“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从安徽滁州到江苏宿迁,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抓住了风口,找准新能源发力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城市奋斗群像便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缩影。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