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起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0日9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遵照朱起鹤同志遗愿和家属意见,捐献遗体,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朱起鹤(资料图 来源:光明日报)


据中国科学院官网介绍,朱起鹤1924年7月12日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51年,朱起鹤回国后曾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后调到哈军工任教。

1978年,朱起鹤调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超导磁体、超导微波腔和激光加速等科研项目。

1981年,朱起鹤调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并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筹建负责人,负责开展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科研工作,承担起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的重任。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20世纪70年代,由于高真空、分子束、激光微弱讯号检测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快速计算机的出现,国外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活跃起来,发展很快,无论实验还是理论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80年,化学所黄寿龄等人开始了“分子束可转动式激光裂解碎片平动能谱仪”的设计工作,1981年交付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加工。朱起鹤来化学所后立即参加了黄寿龄小组的谱仪研制工作,日以继夜,经过四年对所加工谱仪精心细致地调试和改进,光、机、电三大系统的调试协同运行,该仪器于1985年建成,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朱起鹤对仪器中分子束的运行方式作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改进,即把连续分子束改成脉冲分子束,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分辨率。经过一年成功试运行,于1986年通过中科院鉴定。

“分子束可转动式激光裂解碎片平动能谱仪”的研制成功,成为1986年我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并获1987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朱起鹤长期从事化学与物理教学和国防科研工作,研制超导磁体、超导微波腔和研究激光加速粒子;创建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先后研制成6台高水平的大型分子束实验装置,并开展了分子和团簇的激光光解、光电离和分子的超快过程等反应动力学研究,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朱起鹤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对人诚恳、热情、宽厚。当时,实验室经常加班,日以继夜地做实验,安装调试新建仪器。有的实验,如用激光光解平动能谱仪做实验,一个数据需积累几十到几百万次;有的实验要花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朱起鹤总是早到晚归,彻夜跟班,认真细致地安排工作。

一个实验成功了,朱起鹤和大家兴奋地分享“只有研究人员能体会到的幸福”。一旦实验出现了问题,哪怕是不小心人为的,作为带头人,他也不会严厉指责,而是耐心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作为老师,朱起鹤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学风教育,要求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他的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熟悉、使用实验仪器,进而到能拆装和改进实验仪器的锻炼;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能独立地做实验,学会整理分析实验数据,鼓励和重视学生的新思路和新见解。

另据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官网报道,朱起鹤一向热心于爱心助学济困,虽然自己生活简朴,在助学济困上却从不吝财,捐款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他深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他认为扶好学子的贫,助好学子的困,就是在为将来促进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而储备力量。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