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京津冀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让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并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


政事儿工作室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访谈录”,全景展示京津冀新发展、新变化。



衡水位于河北东南部,处于环京津、环渤海的重要位置,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


近日,衡水市市长董晓航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衡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区、五新”的殷殷嘱托,抢抓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重大机遇,加强重点承接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北方最具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试验转化基地、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京津周末休闲重要目的地,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实现争先进位、勇闯新路。


董晓航(受访者供图)


谈衡水10年变化

“加速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10年来衡水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变化?


董晓航:回首十年历程,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衡水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进了一个位次,我们的生产总值由2014年的1025.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88.1亿元。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升级等重点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真正把机遇优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区域交通更加便捷。十年来,我们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石济客专开通运行,邢衡高速、石衡高速以及一批国省干线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到2023年,我市公路里程达到14086公里,公路网综合密度达到7.4,全省排名第2。当前,雄商高铁、石衡沧港城际等项目也正在加紧实施。越织越密的一体化交通网络,让衡水逐步与雄安新区及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四大城市形成1小时通勤圈,衡水正加速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年来,我们聚焦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坚持与京津“一盘棋”,联手减污降碳,共同守护碧水蓝天。2023年我市PM2.5浓度44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103微克/立方米)下降57.3%,2018年我市在全省重污染城市中率先退出全国“后十”。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理华北地区大漏斗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粮食、调结构、减用水、促增收”多目标统筹,深入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21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大会战,大力度引水蓄水,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由2014年的73.40米回升到2023年的66.98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衡水湖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驿站”,截至2023年,新增鸟类、鱼类、昆虫类、两栖类等232个物种记录,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成为这里的“常住居民”。


衡水湖灰鹤(受访者供图)


产业协同蹄疾步稳。十年来,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三大主导产业,谋划布局服务机器人和数字产业两大未来产业,充分发挥各县市区比较优势,以重点承接平台为抓手,精心塑造错位发展、协同发展产业格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的“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威克多、上好佳等京津名企整体搬迁我市,顾家、博洛尼、稻香村、东来顺、王致和等耳熟能详的品牌在这里落地生根,去年衡水引进央企三级子公司21家。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十年来,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快与京津公共服务标准对接,持续深化与京津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越来越多的协同发展成果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京津冀三地异地就医实现“一卡通行”,我市医保参保人员到京津异地就医实现“不降比例”直接结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让衡水湖成为越来越多京津游客的“打卡地”。


谈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

“让京津科技成果愿意来、留得住、转化得好”


新京报:衡水市“十四五”规划指出,将加快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时间过半,这一目标进展如何?


董晓航: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人才聚集、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成果富集,有着强大的创新辐射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


近年来,我市发挥区位优势,聚焦加快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主体、建平台、促合作、优生态,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努力建设北方最具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试验转化基地。


着力培育创新主体,科技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深入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1年至2023年,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636家发展到816家,专精特新企业由67家发展到30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6家发展到3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89家发展到911家。举办衡水市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为媒推进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汇聚,河北奥冠电源有限公司成为全省11年来第一个晋级全国总决赛的企业。


深化产学研合作,全力推进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引导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京津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京津科技成果12项。实施重点项目“以赛代评”“揭榜挂帅”制度,连续四年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河北·衡水),前三年累计服务企业500余家次,精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550项,签订技术合同11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64亿元。


在衡水高新区,我们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院所共建投资28亿元、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的衡水科技谷,围绕京津创新链布局本地产业链,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配套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为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金融”的翅膀。目前多项科技成果正在这里孵化转化,其中过硫酸铵工业结晶、绿色智能防腐涂装体系、合成甘氨酸绿色新过程等16项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全部实现应用投产。中科衡发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装备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中科院智能导钻国家专项通过验收,雄安(衡水)超算中心投入运营。


今年我们将坚持不懈抓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继续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引育更多创新人才,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构建科技与产业、金融、人才协同的“大科创”工作格局,让京津科技成果愿意来、留得住、转化得好。


俯瞰衡水市区(受访者供图)


建成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

“让衡水净菜成为京津市民餐桌上的‘香饽饽’”


新京报:“河北净菜”进京是河北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农业大市,衡水将如何向首都“菜篮子”提供更丰富的净菜产品?


董晓航:“河北净菜”进京行动,京冀两地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相关部门和企业密切沟通、积极对接。衡水以创建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为契机,落实“1+1+30”产业布局,实施基地建设、品质提升、科技助力、品牌塑造、园区培育、平台建设六大工程,推进优质品牌农产品“六进”行动,加快推进果蔬进京入津,不断拓展“河北净菜”在京津等地销售网络,深入打造优质、绿色、安全、放心“河北净菜”品牌。


2023年以来,衡水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果蔬3.2万亩,在京累计销售农产品50余万吨,衡水蔬菜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7%,并成功进入天津5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力推进果蔬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全市蔬菜抽检合格率99.6%,让更多“河北净菜”成为了“北京好菜”。


去年,我市承办了第六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暨招商对接活动,举办“河北净菜”进京直通车首发仪式,在北京市丰台区建立了全省首家“河北净菜”共享仓储统配中心,与北京新发地签约,投资16亿元建设衡水(冀州)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及城市安全保供仓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构建起京衡(冀)农产品双向流通快速通道,借由“产地直采+商超直供”模式,越来越多来自衡水的高品质净菜将端上京津市民的餐桌。


今年,我市将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果蔬3万亩,抓好饶阳县“三基地四园区一中心”、冀州恒蔬无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全面提升果蔬基地设施、装备、产业链水平,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积极培育净菜加工业集群,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精深净菜加工骨干企业。争创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进一步深化与北京新发地、天津海吉星市场等合作,力争蔬菜在首都市场占有率提升至8%,积极开拓天津、上海等市场,让衡水净菜成为京津市民餐桌上的“香饽饽”。


谈雄安衡水协作区建设

“打造服务雄安建设的桥头堡、衡水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新京报:雄安衡水协作区的定位是什么?在产业承接、特色化服务方面如何发力?


董晓航:我们把雄安衡水协作区建设作为全市抢抓雄安机遇的头等大事,围绕近期“雄安建设、衡水配套”和远期“雄安研发、衡水制造”,打造深州市、饶阳县、安平县三个片区,旨在把雄安衡水协作区打造成为服务雄安建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结合雄安新区建设需求,雄安衡水协作区明确了产业布局,即“三区五园”。安平片区主要布局绿色建材产业园,饶阳片区主要布局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深州片区主要布局智能家居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其中,深州智能家居产业园3000亩起步区已初具规模,吸引了顾家家居、北京黎明、时代文仪、博洛尼、浙江圣奥等一批家居行业龙头企业落地,上下游家居企业达到68家,年生产各类智能家居产品超100万套,年产值25亿元。


持续发力,服务雄安。自2022年以来,衡水市代表团多次到雄安新区进行考察对接,三个片区还分别在雄安新区设立了“雄安衡水协作区深州服务中心”“雄安·衡水安平协作中心”“雄安·衡水饶阳经济协作中心 ”三个对接点,利用三个对接点实现与雄安新区对接常态化。目前,雄安衡水协作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招商引资持续开展,园区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服务配套雄安建设能力不断增强。衡水市代表团多次到雄安新区进行考察对接。2023年共谋划和实施服务雄安新区建设项目124个,总投资581.32亿元;供应雄安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19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定位,继续完善政府、园区、企业3个层面常态化对接机制,争取更多产品纳入雄安新区采购目录。推进深州菜鸟智慧物流园等39个在谈项目尽快签约,四川新雅轩预制菜北方基地等36个前期项目加快落地,北京敬业达新型建材等49个在建项目早日投产。


俯瞰衡水市区(受访者供图)


谈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

“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知名专家优质医疗服务”


新京报:近年来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衡水市将如何继续深化合作?


董晓航:十年间,京津冀三地携手同行,不断扩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特别是在看病就医方面,优质医疗资源随着协同发展的步伐“流动”起来。


2018年10月,衡水与北京中医管理局启动了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5年来,北京全要素、全覆盖、全环节支持衡水中医药事业发展,京衡双方携手成立京城名医馆衡水分馆,建立10家互联网联合门诊、12家中医综合医联体、20个协同重点专科,建成20个首都名师传承工作站衡水分站,北京到衡专家团队累计门诊接诊13.3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5.6万人次,会诊疑难病例1.3万例,举办了京衡线上培训讲座260期,参训2.86万人次,服务群众26万人次,让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知名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去年,我们又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签订了3.0版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沟通对接,强化服务保障,巩固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大力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推动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在精准协同上求突破,加强京衡高规格高频率沟通协调,实施京衡中医药协同全面绩效评价、中医药三建示范标杆、衡水区域中西协同示范发展等“八张新名片”建设。建立环衡水湖中医健康养生带,探索环湖徒步行走专用通道建设。持续推动京衡中医医联体、协同中医重点专科、京衡互联网联合门诊、京衡名医馆衡水分馆建设,让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新京报首席记者 何强   
校对 李立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