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记者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获悉,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监督,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执法、监察、司法工作的监督,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等方面工作,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年监督项目均按照计划要求依法有序开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呈现三个方面的特色和亮点,分别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打好监督“组合拳”,同向发力、同题共答。

 

一年来,常委会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全年共检查5部法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22个工作报告,开展2次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努力把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加强经济工作监督

 

2023年,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常委会加强经济工作监督,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去年12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为规划纲要实施的“期中成绩”打出“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的高分;为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6月,听取审议了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8月,听取审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意见建议。

 

粮食安全关系国运民生。去年8月,常委会听取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审议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这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切实举措,也是代人民发问、为人民履职的切实行动。通过专题询问,各方面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坚定信心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始终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

 

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去年6月至9月,常委会对科学技术进步法开展执法检查,为更好发挥法治效能促进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去年7月至9月,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发区、工业园区,深入企业、工地,了解基层情况,听取群众声音,极大增强了监督实效。这次检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开会座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委托专家团队开展第三方评估,形成评估报告;面向不同群体开展问卷调查,形成分析报告。

 

首破10万亿元,常委会专门听取财政转移支付情况报告

 

看紧“国家账本”,是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

 

过去一年来,常委会依法履职,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继续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23年中央预算。国计民生,大小账本,对全年的钱怎么花作出了安排。透过“国家账本”,以积极财政支持高质量发展,助力稳投资促消费,支出七成以上用于民生等安排跃然纸上,折射出新时代的政策力度和民生温度。

 

2023年,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10月,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常委会通过决议,增发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根据灾情,在年中进行预算调整的务实之举,体现了财政加力保障重点支出的导向,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去年6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2022年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2022年中央决算。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署依法开展审计,查出一批突出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发挥了审计监督职能。12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要求立行立改问题中有92%已完成整改,推动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首次突破10万亿元的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分配备受关注。去年8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建议推动完善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分类管理机制,加强转移支付分配使用和绩效管理。

 

为了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作用,10月,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使用精准调控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此外,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重要任务,是增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实效的重要手段。去年5月,《“十四五”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和使用发展规划建议》印发。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31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建立数据传输机制,实现多个应用场景的全覆盖。

 

涉及教育、家庭等领域,开展多方面民生大事监督

 

老百姓牵肠挂肚的急事难事,也是人大监督的重点热点。过去一年来,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开展监督。

 

在考试招生制度方面,去年10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提出意见建议。

 

去年8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报告,建议通过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庇护机构作用等方式,不断推动反家庭暴力法落地见效,切实保障家庭成员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去年12月,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强调精神卫生是关系人民健康幸福的重大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全面实施精神卫生法,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关注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3年,常委会开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专题调研,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长护险试点成绩经验和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完善建议措施,在制定医疗保障法、修改社会保险法中统筹考虑,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的规范化、法治化。

 

多项环保议题亮相人大常委会会议

 

依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的重点和亮点。一年来,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好“组合拳”,持续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监督工作。

 

去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环境安全形势基本稳定,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难度明显加大。

 

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多方面建议。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湿地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在去年10月下旬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多项环保议题亮相。会议听取审议了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还听取了国务院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审议这3个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同一领域同步听取审议“一府两院”3个专项工作报告,并围绕同一主题开展专题询问。

 

此外,紧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常委会对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先后赴甘肃、吉林、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对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网运行企业等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