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备受关注。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保险界的代表委员们主要聚焦养老、数字金融以及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等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提案聚焦养老 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人员激励保障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接近3亿,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养老成为全民关注关注的一大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带来了《关于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 增强养老服务便利可及的提案》,该提案称,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当前适老化供给普及度较低、社会认知尚未形成、市场化程度低,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从居住体验看,在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及家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和行动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升级,从而提升老年群体的居住生活体验,支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为此,孙洁提出了四个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建议,包括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培育多级市场;优化多元政策供给,加快重点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探索出台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市场标准;发挥好各类宣传阵地作用,引导大众转变观念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则从养老服务人员角度提出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员激励保障的建议》,提案称,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大约4400万。他们不同程度需要医疗护理和长期照顾服务。据统计,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到600万名,但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只有50万名。


当前,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存在薪酬、社会福利待遇偏低,长期工作压力巨大等问题。


如何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激励保障,周燕芳的这份提案中给出了三大建议,首先,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其次,建立由政府资助的养老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最后,丰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对价形式,鼓励全社会各类人才积极参与为老服务。


坚持立法修法先行 大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


今年的全国两会,保险界代表委员还关注数字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提交了《关于大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的提案》,该提案称,在实践中,数字金融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适应数字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有待完善,在促进数据共享流通与合法利用方面缺乏明确规定,数据要素价值还未充分释放;其次,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目前人口、健康、医疗、交通、环境等不同领域数据尚未有效贯通,算力资源使用效率还不高,大量的算法开发力量未能有效利用;第三,数字金融监管亟待升级,更加多样化的数字金融形式导致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更强,对数字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字金融是个生态系统,迫切需要政府、监管以及社会各界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为此,白涛提出了四点针对性建议,包括坚持立法修法先行;加快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加强数字金融监管及加快建设数字金融人才队伍等。


关注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 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保险界代表委员还聚焦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群的保障问题。


周燕芳便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面的建议》,该建议称,2022年7月,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式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江苏等7个省市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开展,涵盖了曹操出行、美团、饿了么等7家平台企业。一年多来,试点省市累计做出职业伤害确认结论3.2万人次,支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共计4.9亿元,切实保障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权益,特别是对重大伤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因此,周燕芳建议,加快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面。一方面,建议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试点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的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等地区,同步协调试点地区与其他非试点地区间的横向交流,落实不同地区之间的职业伤害保障政策衔接;另一方面,建议逐步扩大新就业形态的试点平台企业范围,将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管理较好、参保意愿较强的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扩大可享有新就业形态的职业伤害保障权益的就业人员范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阎侠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