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工作进行重要部署,其中提到,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防止规模性返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和就业是后续帮扶、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在汪三贵看来,报告中关于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描述逻辑性非常强。“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目的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防止规模性返贫是脱贫攻坚政策的一个延续。未来长远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防止返贫,而是要远离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汪三贵称,远离绝对贫困,后续帮扶,产业和就业是关键,此次报告中也提到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只有产业发展了,脱贫人群的就业问题、增收问题才能解决。”汪三贵认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规模,“脱贫户或低收入户自己创业、发展产业,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占比不大,为此还是要发展集体产业,抱团发展。”

 

对于脱贫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就业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记者留意到,2023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全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该行动明确了拓展完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大力扶持就业帮扶车间健康发展、全力挖潜以工代赈就业带动能力、切实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持续加大脱贫人口就业保障力度、积极帮扶脱贫家庭青年群体就业、坚持抓好重点地区倾斜支持七个方面重点任务。每一个重点任务如何落地,都有详解。比如,组建区域间劳务协作联盟,培育推介一批劳务品牌,强化“季节性”有组织劳务输出;将脱贫人口纳入本地稳岗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就业跟踪服务机制,针对性组织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开辟劳动仲裁“绿色通道”等。

 

汪三贵称,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自2021年开始,设立5年过渡期,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眼下,5年过渡期已过去3年,“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很有必要。“攻坚”二字体现着当前脱贫人口就业难度和挑战。“对低收入人群的常态化帮扶将是一个长期工作,提升低收入群体内生动力和能力,需要很多长短结合的政策,有一些可能需要跨代解决。需要从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抓起,提早干预,培育低收入家庭的人力资本和内生发展能力。”

 

对于报告中提到的“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汪三贵表示,从脱贫攻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扶效果明显,未来将继续成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编辑 唐峥

校对 朱名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