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北京门头沟深山区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雪。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的下清水村,村民们大多留在温暖的家里,临时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村干部们聚在一起,观看两会直播。

 

就在2023年7月的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中,下清水村受损严重,农田冲毁、房屋倒塌,村委会的办公楼也出现下沉,半年来,村委会一直在一处临时办公室办公。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养老金上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等话题,吸引了村干部们的关注。“一年重建,三年恢复,我们村里可以完成。目前村里受损的民居大部分都已经开工,受损的农业景观也基本恢复。”下清水村村支书王进生说。

 

门头沟区下清水村,村干部们观看两会直播。受访者供图

 

灾后恢复,重新建设家园

 

下清水村位于北京西部的深山区,距离门头沟城区70公里左右,村庄依山而建,村民们傍河而居,永定河清水河流经村口。

 

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中,下清水村受损严重,道路、河边农田冲毁,多处民居倒塌,村委会办公楼也出现严重下沉。

 

半年多来,下清水村的村民们,整理村庄、重建家园、恢复民生,王进生介绍,在2023年国庆节,多家民宿、饭店重新开张,村里重点打造的农旅产业“清水花谷”也基本恢复;在2023年入冬前,村里的供暖、供水、供电等已经完全恢复,道路也恢复通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将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应对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等。

 

“洪水之后,北京市也发布了一年恢复三年提升的规划,西城区和我们所在的清水镇建立了结对帮扶的关系,给我们村里带来了很多帮扶项目和资金。”王进生说,“村里有一个综合活动中心,平时是村民们活动的地方,婚丧嫁娶在这里办流水席,节假日还是集贸市场,洪水中活动中心近一半坍塌,在帮扶项目的帮助下,去年冬天已经完全恢复了。”

 

随着冬去春来,受损民居等重建项目也渐次开工,王进生介绍,“到今年六七月份,所有的重建项目,都可以完工。”

 

农民增收 发展乡村产业

 

下清水村曾经是一个矿业村,村里有煤矿,村民们多在矿场工作,随着生态转型的推进,村里修复矿山,开垦梯田,种植鲜花、谷子、向日葵,引进彩色藜麦,把昔日煤渣成堆、黑水横流的沟峪,打造成鲜花簇拥的农业生态景观,村支书王进生介绍,洪水之前,村里的产业已经初步成型,每年夏秋,都能吸引许多城市的游客、研学的团队进村,休闲旅游观光、体验农耕文化、购买村里的农产品。

 

让村民真正获利,增收致富,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也是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王进生介绍,过去几年中,通过乡村产业的打造,村里不少村民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村民杨树梅告诉记者,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她自己在村集体的地里干活,每天有80-100元的收入,再加上农村养老金,足以满足生活所需。如今,长期受雇于村集体的村民有数十户,每人每天的收入为100元左右,“这是我们村变化最大的几年,从矿山关闭到生态治理,再到新产业开发,村里美了,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王进生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进一步促进就业,助力农民增收,在下清水村,今年也有新的打算。王进生告诉记者,今年将继续恢复村里的农田景观,并且进一步治理村里的沟峪,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获得更多的收入。

 

惠农政策 期待尽快落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多项惠农政策,这些政策让王进生和下清水村的村民们振奋。


“比如养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对村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还有进行土地延包的省级试点,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农民来说,土地是根本,是留守乡村的农民最基础的保障,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根基,所以我们对这个特别关注。”王进生说。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也引起了王进生和村民们的关注,王进生介绍,“在过去,我们国家实施过很多次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政策,有农村消费的优惠政策,也有以旧换新的政策,对乡村居民来说,这些政策都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民拿比较少的钱,就可以更新家里的家电家具等,提升和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所以特别期待。”

 

随着乡村全民振兴的推进,下清水村也迎来了更多发展的机遇,王进生说,“乡村振兴以来,村里得到了很多政策帮助,包括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等各种政策下,人力、财力、项目的帮扶,我们也将更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朱名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