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心理健康日益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时,事关社会稳定,加大对抑郁症患者的关爱救助力度已刻不容缓。”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冉冉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今年将提出关于加大对近亿抑郁症患者关爱救助力度的建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已是冉冉第二次就抑郁症患者群体生存状态向大会提建议。去年,她曾向大会提交关注失眠抑郁人群生存状态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冉冉。受访者供图

呼吁加强关爱失眠抑郁人群


今年提出加大对抑郁症患者的关爱救助力度的建议,是因冉冉通过履职调研发现,抑郁症是发病时间长、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病时间长、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据《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披露,我国抑郁症患者达9500万人,而且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在校学生患者数量庞大。


对此,冉冉认为,当国民心理健康日益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科技工作者、公务员、女性、青少年等重点人群身心健康事关社会稳定)时,提请全社会加大对抑郁症患者的关爱救助力度已刻不容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已是冉冉第二次就抑郁症患者群体生存状态向大会提建议。去年,她曾向大会提交关注失眠抑郁人群生存状态的建议。冉冉呼吁,失眠抑郁人群数量庞大,应尽快关爱失眠抑郁人群,建议为其开设专科门诊。


建议完善心理咨询治疗服务项目的医保措施


冉冉建议,一是应当将心理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


冉冉表示,我国民众心理健康需求大,近年来相关服务供给虽有所增加,但与真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专业心理评估、援助干预及治疗的专业机构欠缺,心理咨询服务从业者匮乏,人才培养及薪酬保障等措施不健全,导致抑郁症干预治疗的可及性不足,尤其是对重点人群,如在校学生、高风险高压力人群前瞻性心理干预不够,这更加大了医疗服务系统本就很沉重的压力。


中科院的调查显示,有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评估干预很重要”,同时有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表明我国社会心理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还任重道远。


她建议加强精神专科医院及其他医院精神科(心理门诊)建设,完善心理治疗人才培养及薪酬保障制度,使抑郁症患者能获得便利的医疗服务。


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的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各部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计准备好有效的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模式,加强对重点人群,如学生、公务员、IT从业人员等心理健康的跟踪关注。以教育系统为例,可以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在大中小学设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健康服务部门,日常实施心理评估、心理援助、心理干预等,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是完善心理咨询治疗服务项目的医保措施。抑郁症治疗目前尚未纳入医保慢病及特病病种,心理咨询更未能进入医保范围,医疗保障的缺失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及困难。建议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服务项目,将抑郁症纳入医保特病、慢病目录,减轻此类人群的就医负担,保证就医依从性。


四是建立公共心理健康网络服务平台,配合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线上服务。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促进了心理治疗服务的多样化发展,其在打破医疗服务时空壁垒、提升治疗效果、提高诊疗效率、增强患者就医依从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当今社会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依法依规大力发展互联网心理诊疗服务,可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和地区不均衡问题,让更多患者得到专业帮助与规范治疗。


五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民众对抑郁症的科学认知。抑郁症属于严重的心理疾病,但由于缺乏科学认知,有人将其等同于精神病,患者因病耻感隐瞒病情不愿就医;还有人歧视抑郁症患者,认为是心理脆弱或矫情。患者不仅得不到安慰理解,反而被冷嘲热讽,有患者就此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吁请有关研究机构与高校专家加盟心理科普教育,让民众了解抑郁症的性质、源起、表现及危害,让患者正确就医,远离不良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