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已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2022年9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认为,随着首批国家公园设立、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出台,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进入深水区。当前国家公园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国家公园范围、提升国家公园建设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受访者供图


建议优化“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范围

 

闵庆文表示,我国国家公园设立时应该重点考虑生态重要性,强调规模应能基本维持1个以上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大尺度生态过程的完整状态。而我国的省级行政边界划分大多以“山川形便”为主,以完整保护大尺度生态过程为特征的国家公园,跨省是常态。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中就有4处跨省。

 

他认为,曾经作为体制改革试点的钱江源国家公园,主要位于浙江省开化县,与分布着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休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的江西省婺源县、德兴市和安徽省休宁县毗邻。但因为各种原因,试点过程中将位于丽水市庆元、龙泉、景宁交界,属武夷山系洞宫山脉的百山祖列入“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中,并按照所谓的 “一园两区”思路进行建设。两个园区相距近300公里,中间隔了江山、松阳等县市。将分属于不同的生态地理单元的两地作为“一园”,与“保持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国家公园建设初衷相悖。

 

他建议,相关部门应重新优化“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范围,在原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到江西省婺源县、德兴市和安徽省休宁县域的相关保护地,建立一个跨越浙江、安徽、江西的钱江源国家公园;整合庆元县、龙泉市、景宁县交界区域的若干自然保护地,建设独立的百山祖国家公园。

 

加强统一规划,避免“一园多制”

 

闵庆文介绍,由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权主要在省级政府,这就造成以生态系统完整性为保护目标的国家公园难免因行政区划的原因被分散管理,加上不同省份区域功能定位、“权、钱”制度上存在不同,导致跨省的国家公园往往出现“一园多制”现象。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缺乏统一的管理主体、制度层面缺乏统一完善的法律体系、技术层面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进而导致跨省国家公园难以实现统一管理。这种情况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都有明显表现。

 

他建议,在设立国家公园时,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论证国家公园跨区域的统一管理,建立恰当的跨省协调机制,使各方在体制机制层面能对完整保护生态系统采取类似的手段、享受相同的保障,既能“同心”也能“勠力”。对于跨越省级行政区域的国家公园,应当编制统一的建设规划,相关省份以此为基础编制相应的建设规划、专项规划、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等,并设置相应级别的管理机构。

 

提升社区居民积极性

 

闵庆文认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当地社区的权益,努力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

 

他认为,社区是存在于国家公园内部及其周边具有一定居住历史,具有共同价值体系、文化特征和共同利益的群体。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长期依赖于当地自然资源,形成了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但当前普遍存在着相关法规中未明确社区在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社区居民生计发展和惠益分享的渠道非常有限、未能充分发挥社区主观能动性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等诸多问题。

 

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社区协同管理,通过立法落实社区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尊重传统、赋权社区,逐步走向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多方参与提供多元激励机制帮助社区实践保护兼容性生计,推动社区居民就业增收。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