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朗泽。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摄


向工业尾气要热量、要蛋白,利用工业尾气生物发酵规模化生产微生物蛋白是北京首钢朗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钢朗泽)探索出的一条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路。


成立于2011年11月的首钢朗泽,是首钢集团控股的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物制造行业领军企业。


产品实现从无到有,形成新质生产力


首钢朗泽自主研发的合成生物技术可将含CO、CO2的工业尾气转化为生物乙醇及新型饲料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无机碳和氮直接转化为有机碳和氮,实现工业体系重塑。


生物乙醇作为绿色低碳燃料,既可直接添加到汽油中,还可通过二次加工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促进陆运、水运、航空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乙醇作为基础化工原料,经深加工制成乙烯、清洁用品、包装材料、服装化纤、跑鞋材料等,为民众提供多元化的绿色低碳产品。


首钢朗泽历经六年研发的乙醇梭菌蛋白产品,具有高蛋白、高消化率、氨基酸结构合理等优点,是优质的饲料蛋白原料,可在猪、禽、水产等各类动物上广泛使用,具备全部替代鱼粉和豆粕的潜力。


首钢朗泽副总经理晁伟介绍称,我们的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对摆脱进口大豆、鱼粉等传统饲料蛋白源的依赖,对解决我国蛋白资源“卡脖子”问题,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钢朗泽产品。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摄


2023年首钢朗泽乙醇梭菌蛋白产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在首钢朗泽公司的展厅里,利用首钢朗泽产品制作出来的国际大牌产品比比皆是,其中包括大众耳熟能详的国际服装时尚巨头等一线产品。“我们的产品既有环保效益,又有比较高的经济效益,销售市场需求非常好,产品都是即产即销,我们的收入每年的增长都在50%以上。”晁伟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此外,气体生物发酵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应用异常困难,首钢朗泽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首先让菌种适应工业气体环境、提高发酵转化率和稳定性,在中试平台打通全系统工艺流程,最终建成全球首套钢铁工业尾气发酵制乙醇大工业化装置,成功实现了气体连续发酵集成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完成了从 "0 到 1" 的突破。


目前我们的技术已在全国部分地区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截至2023年底首钢朗泽已投产运行项目4个,形成乙醇产能21万吨/年、饲料蛋白产能2.5万吨/年,CO2减排量约50万吨/年。


“我们的项目在国内可应用可复制的领域非常多,包括钢铁冶金、电石化工等领域。项目落地类型分为两类,一种是我们自己投资的,一种是我们技术输出的。争取每年至少有2-3个新建项目,今年我们计划有3个项目,4月份就会开始动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代技术实现产业化成功的基础上,首钢朗泽已经开始积极开展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生物发酵制乙醇的二代技术攻关研究,力争实现气体连续生物发酵技术从减碳到负碳。通过多次技术迭代,攻克了二氧化碳常温低压转化难题,并开始启动万吨级工艺装置示范。


创建国企控股市场化运作的优秀商业模式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首钢朗泽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示范为契机,将国企控股在合规性、监督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与市场化运作灵活高效相结合。通过员工持股充分发挥核心骨干的创造性,实现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首钢朗泽。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摄


自2017年以来,首钢朗泽已通过北交所连续完成四轮融资,从最初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首家产业化生产基地落地,到连续增资实现双碳背景下商业模式“从1到N”的快速推广与复制,展现了作为科技型国有企业积极利用产权资本市场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动诠释国企混改的意义。


此外,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特点,构建了人才培养新机制,初创阶段以国际视野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主,中试及产业化阶段,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快速复制阶段以“传帮带”和人才培训为主。


首钢朗泽在初创期的人才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公司打破人员的部门、专业限制,打破级别限制,跨学科、跨工段培养人才,快速培养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徐超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