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冯琪)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做出回应。他强调,将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开始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生重要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这就要求教育系统在加强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怀进鹏表示。


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头创新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拔尖人才,也需要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既需要科学家,还需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大批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更需要一大批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一,量的短板已经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正处于‘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成教育强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也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和自主培养能力上发力,这也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破题之举。”怀进鹏说道。


他进一步指出,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要从发现、选拔、培养和评价全过程中来理解和推进。要在不同学段中实现全过程的人才培养,因此要从打牢基础做起。这就要夯实基础教育基点,通过在基础教育中推进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把科技工作者、科学家请进校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掌握科学的方法。同时,通过实践的教育和培养,来更好地激发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同时,还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构建学段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同时,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将科技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优化设置学科专业,更好地深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不断激发人才发展创新的潜质,“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


怀进鹏表示,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中,将推动高校分类特色发展,建立分类评价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需要各方面人才,需要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所以分类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是应对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们将推动更好的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围绕国家重点布局,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特别是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多方协作来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怀进鹏表示。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