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高子程提出,要尽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升市场信心和活力。议案中,他详列了关于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12条建言。

 

高子程认为,在法规配套、市场准入、融资贷款、执法检查、营商环境等方面,仍存在阻碍民营经济发展、有损市场信心活力的因素,需要清理、废止不利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章,立法要有前瞻性,条文应解渴、管用、可信,可落地、能见效、助大局。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高子程。  受访者供图

 

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重要且迫切

 

议案中详尽的建言来自高子程对民营企业多年来的接触和关注。作为律师,他曾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代理多起民商、刑事、行政案件;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期间,高子程也曾裁决民企相关商事争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民营经济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调研,了解了民营经济的需求和痛点,以及法律执行当中的堵点和难点。

 

在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高子程曾提出多条事关民营企业的议案,包括推动金融机构扶助民企、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用政策引领立法等。

 

高子程认为,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重要且迫切。在过去,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其发展壮大利于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对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对就业、财税、科技创新,对市场信心与活力,对内循环与外循环协同发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他也指出,目前仍存在着不少阻碍民营经济发展、有损市场信心活力的因素,尤其在法规配套、市场准入、融资贷款、执法检查、指标考核、隐性壁垒、要素获取、营商环境等方面表现突出。此外,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新官不理旧账,损害、歧视、打击报复陷害民营企业家,救济不力,查封账号等。

 

据高子程观察,当前,民营经济领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但尚未出台有关促进和保护民营经济的专门统一立法。“因此,亟须将有关民营经济保护的政策进行梳理,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法之刚性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法律上落实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

 

2月21日,司法部领导主持召开了由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有关领导参加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启动。作为法律界专业人士,高子程认为,“循着司法部开门立法的思路和格局,调动与民企有关的各行业商会和各门类研究机构建言献策,根据立法初衷整合修补,征集意见,拟定草案,以供讨论修正完善,可以提高立法质效,力求落地见效促发展。”

 

他指出,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切实从法律制度上落实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迫切需要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出发点,根据实践需求,制定一部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法律。

 

针对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他提出,在法规配套方面,要清理、废止不利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章。立法需要关注前瞻性、前卫性。同时,条文以解渴、管用、可信,可落地、能见效、助大局,利于市场信心、市场活力为导向。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调契约精神和诚信原则,立竿见影的促进措施独立成章,配套投诉申诉机制独立成章,保护和救济民营企业合法权利的举措独立成章,将执法、检查、考核等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导向机制独立成章。

 

在执法检查方面,规定刚性的法律责任,倡导能动执法,使机械执法难以过关。强调公权力诚信执法,引领市场诚信。

 

市场准入方面,规定国有重大投资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允许民营企业参与的最低份额。民营企业以利于增加财税大局为导向,允许特殊行业选择安全便捷又不降低税源的纳税方式,以利于引资增资和安全感。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得设置任何隐性条件,使民营企业处于劣势,难以中标。

 

高子程提出,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应明确规定,企业家涉经营性犯罪,少捕、慎诉、慎押、慎实刑,以不影响企业正常合法经营为前提。严格区分企业家个人与企业、合法财产与违法犯罪所得界限,严防刑事司法不当干预民事纠纷,不得因老板个人涉刑,随意对公司进行查处、随意罚没公司资产。政府拖欠民企款项问题,希望法律明确规定,立即清偿。将政府拖欠民企欠款的清偿率纳入地方政府领导的行政考核指标;切实解决企业诉政府或国有单位债务争议存在的立案难、执行难等问题,且可在企业诉政府欠款等诉讼中采取提级管辖等制度。拆迁征收要按照市场价格征收,不得利用消防、城管、银行、税务等胁迫。

 

针对目前一些民企及民营企业家在舆论场中处于弱势、容易遭遇网络暴力的现象,高子程认为,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下存在仇官仇富现象,另一方面,个别民营企业家的违法犯罪行为影响了群体的整体形象。这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包括正确引导舆论、构建文化氛围、做好企业家保护。

 

新京报记者 赵敏

编辑 彭冲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