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白宫新闻秘书的消息,美国总统拜登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经将近一个月没有通过话了,但在此期间,两人频繁通过媒体喊话,公开分歧似有扩大之势。

 

拜登在采访中批评内塔尼亚胡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在伤害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则对其加沙政策激烈辩护,反击回应称,拜登的评估并不准确。

 

有分析称,加沙地带不断上升的死伤人数和迫在眉睫的人道主义危机给拜登2024年的连任竞选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加沙冲突的持续,民主党内部要求对以色列施压,拜登的批评也变得愈发直言不讳。

 

各自的“红线”

 

几个月以来,拜登一直在警告以色列会因加沙地带不断上升的死伤人数而失去国际支持,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拜登的指责语气又进一步加重。

 

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台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采访时,拜登直接点名内塔尼亚胡,称他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是在“伤害以色列,而不是帮助以色列”,希望在达成协议的前提下实现停火,并带回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质。

 

拜登还提及了以色列将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的行动。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大约有150万人在拉法避难,许多人在埃及边境处搭起帐篷,在严重缺乏食物、水源以及药品的条件下拥挤着生活。

 

拜登强调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的攻击如果造成大量平民伤亡,那么对美国来说将是一条“红线”。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图/IC photo

 

随后,内塔尼亚胡对拜登的点名指责予以回应,“我不知道总统(拜登)具体是什么意思,但如果他是指我违背大多数以色列人的意愿推进私人政策,并伤害了以色列的利益,那么他在这两方面都错了。”

 

内塔尼亚胡也提出了自己的“红线”理论,表示他打算继续推进行动,行动不会超过两个月,但没有提供具体的时间表,“我也有一条‘红线’,那就是去年10月7日的事不再发生。”有分析称,内塔尼亚胡的表态意味着他无视了拜登的警告,也不顾及正在谈判的停火协议。

 

当地时间3月11日,华盛顿的官员试图给拜登的采访言论“降温”,称如果以色列首先提出一份防止平民受苦的计划,美国政府也会支持其在拉法的行动。

 

不过,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拒绝透露,如果以色列没有满足这一要求进入拉法,是否会面临任何后果,也没有透露美方希望在拉法行动前获得以方哪些承诺。

 

“一场摊牌的谈话”

 

从公开信息来看,美以公开的言语交锋似乎愈发频繁,而私下的交流正在变少。

 

根据白宫首席副新闻秘书奥利维亚·道尔顿透露,拜登已经近一个月没有与内塔尼亚胡通话。另外,自去年10月7日以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已经5次访问以色列,几乎每4周都会露面,但从2月份开始,布林肯没有再去往以色列,近期也没有访问计划。

 

美以领导人间沟通的频次受到了外界的关注。美国广播公司(ABC)指出,美以领导人间的私人对话越来越少,拜登和内塔尼亚胡在公开场合越来越直言不讳,通过媒体表达相反的立场。

 

拜登对内塔尼亚胡日益增长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国内舆论的变化。2月末,密歇根州举办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民主党初选,其中有超过10万人把票投给了“不作承诺”选项。密歇根州有大量阿拉伯裔美国人,他们不满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拜登政府“拉偏架”的行为,一些活动人士发起名为“倾听密歇根”的活动,推动民主党选民通过初选向拜登表达抗议,敦促美国政府停止为战争提供资金、呼吁停火。

 

从眼下来看,拜登和内塔尼亚胡的分歧不会很快消失。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东和非洲研究高级研究员史蒂文·库克(Steven Cook)表示,短期来看,以色列对拉法的行动计划注定会使人道主义状况进一步恶化,加沙地带的民众所面临的事实是他们没有可躲藏的安全之处。


资料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图/IC photo

 

就长期目标而言,据新华社报道,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即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从根本上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平共存,实现阿拉伯和犹太两大民族和谐相处,实现中东地区持久和平。

 

拜登也曾在今年1月份与内塔尼亚胡通话,讨论“两国方案”。库克指出,现在通过外交方式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极低,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民众对“两国方案”的反对只增不减。

 

“通过媒体交换不同的观点凸显了这几个月来出现的分歧。”中东研究所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布莱恩·卡图利斯(Brian Katulis)表示,两国的国内政治加剧了这种分歧,除非拜登和内塔尼亚胡在人道主义援助等问题上找到共同点,否则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持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近期也流露了将和内塔尼亚胡对话的意愿。在上周发表完国情咨文后,拜登与布林肯的谈话不经意被话筒播放了出来。拜登说道,他将和内塔尼亚胡来一场“摊牌”的对话(come to Jesus meeting)。

 

拜登随后解释称,这是特拉华州南部老家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意思是严肃的会议,“我认识比比(内塔尼亚胡的小名)50年了,他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