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3月15日,“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系列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参加了“科技馆里的思政课”,分享了太空逐梦中的两个“小秘密”。


“科技馆里的思政课”邀请到航天员桂海潮与学生们分享航天故事。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很多小朋友对“太空授课”中的“奇妙乒乓球实验”印象深刻,殊不知,这个实验险些“夭折”。中国科技馆最初提出的创意设计方案,是在乒乓球拍表面粘贴疏水膜,并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击打水球时使水球像乒乓球一样弹开。但航天员们在轨备课练习时发现,水球并没有像设想中一样弹开,而是粘在了球拍表面。就在他们准备取消实验时,意外发现他们使用的干毛巾疏水性能很好,于是一个新的方案开始酝酿,即将球拍外包上毛巾。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后,地面授课团队又组织专家分析,并得出结论——运动干毛巾表面的微绒毛形成的微纳结构具有良好疏水性,于是决定采用新方案进行演示实验。“这个故事的背后蕴含着我们做研究、解决问题的秘密——仔细观察、大胆假设,最后还要小心求证。”


航天员桂海潮与学生们分享航天故事。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另一个“秘密”与他们在空间站上开辟的太空菜园有关。桂海潮说,之所以在太空中种菜,一是因为好玩儿,可以研究植物在失重环境下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变化;二是因为好吃,新鲜的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营养;三是因为好看、有生气,“我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菜园的灯打开,把水补上。工作间隙照料菜园,特别放松,特别解压。”他说,在太空中种植植物还有前景,植物不仅可以提供食物,还能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于发展生态式再生生保系统是非常好的尝试,“可以帮助我们飞得更久、更远。”

 

他在太空种菜的同时,地面的科研人员也在用相同的装置进行种植。天地同步对照实验发现,地面蔬菜长得更快、更茁壮。科研人员发现,因为植物在太空中没有了向重力性,只有向水性,所以根系不容易扎得深,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不如在地面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根深才能叶茂。”他勉励中小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向下扎根、打牢基础。

 

3月8日,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共同印发的《2024年“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工作任务》正式发布。中国科技馆作为总体实施单位,下一步将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优势,以项目制牵引“众创空间”总体建设,重点打造“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科学家故事戏剧社”“逐梦采风团”“天团秀”四大亮点活动。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