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睡眠障碍现已成为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3月16日上午,中国睡眠研究会在北京发布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并在全国启动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旨在引起全体民众对健康睡眠重要性的高度关注,实现“健康中国”之睡眠健康。


人的生命约有1/3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国际上把睡眠与运动、营养一起,视为保障机体正常发育和健康的三大要素,而睡眠是健康的基石。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和睡眠有关。睡眠疾病的预防,可以防范许多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肿瘤的产生与转移等,还可以防止一些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意外创伤等社会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失眠经历的人达45%,而慢性失眠者超过1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左右,可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夜间猝死的元凶,发作性睡病等过去认为少见的睡眠疾病其实并非少见,而是尚不认识,国人的患病率达到万分之四。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强调,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才能保证人们充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精力。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睡眠——觉醒周期既有规则又有节律,对机体内各系统的稳态有重要影响。


黄志力表示,健康睡眠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睡眠时机好,晚上10点左右入睡是最佳的时机;二是睡眠时长合适,正常成年人的晚间睡眠时长应该在7-8个小时,偶尔醒来,然后能很快入睡;三是睡眠质量高,醒来后的感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可以认为是高质量的睡眠。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提示睡眠问题还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睡眠相关疾病已不单是医学问题,更与社会安定和经济协调发展息息相关。


“与传统的以器官为划分的医学学科不同的是,睡眠医学以全身心整个人体系统为诊疗对象,跨越多个学科,联合多个学科,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整合医疗服务。”黄志力表示,这种比较新的诊疗体系,于国内国际都有一定实现难度,都需要不仅是体制而且是观念的革新。国外发达国家已有多学科组成的睡眠医疗中心,而国内还难以建立单纯以睡眠科命名的、真正非单一学科人员参与的医疗部门。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出发,睡眠问题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影响人民健康、工作效率、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