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在泥土里探出白色的脑袋,桃树完成修剪等待抽枝展芽,草莓也正一茬接一茬地成熟……在通州区西集镇,周岩与丈夫经营着一家综合性农业生态观光园,各种农作物的茬口贯穿四季,几乎没有农闲。但与其他三个季节相比,春天依然是这个园区的“起始”,这一季播下了种子,几个月后便会收获果实。

 

从职场到农场,这是周岩跨入农业领域的第五个春天,她说,春天给人的感觉,与她对现代农业的感受很相似,“都让人觉得有盼头,有干劲。”

 

周岩2019年回到园区,是作物的种植者,也是管理者。受访者供图

 

南菜北种,羊肚菌率先“崭露头角”

 

刚刚进入3月中旬时,北京白天最高气温已经逼近20摄氏度。在位于通州区西集镇的东升跃阳农业生态观光园里,种了满棚羊肚菌的柔性日光温室还盖着厚厚的大棚棉被。掀开门口的门帘儿,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黑洞洞的,人走进去几乎就没了影儿。

 

“咔哒”一声,手电筒打开,负责园区生产工作的老庞随身有了一束光。他把光照向脚边的那垄土地,土壤中像是散落着星星点点,这就是刚刚钻出头的羊肚菌了。眼前的这垄菌子长得稍慢些,远处的几垄土中,已经有拇指大小的菌子匍匐在地上。

 

“羊肚菌我们一年出两茬,第一茬刚在春节前几天收完,现在正等着第二茬菌子长大。”周岩是园区的负责人,她介绍说,两三年前,南菜北种兴起,羊肚菌是园区在农业部门指导下的一个尝试。老庞第一年种的时候还掌握不好“火候”,种的不算太成功,但今年已经是轻车熟路。

 

3月12日,温室里的羊肚菌正在慢慢“崭露头角”。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菌种最多种在土下5厘米左右,种下之后大概一周后放营养棒,空间要保温保湿,环境温度得在16摄氏度,地表10摄氏度左右,太高了可不行。”老庞说起种植要领来头头是道,随手指了指棚上盖的厚被子,说天冷的时候被子是为了棚内保温,天渐热了,也起到控温的作用,“要是太阳直射,棚里温度太高,菌子就不长了。”

 

正说着话,他拿起放在墙根儿的一把洗车水枪展示给周岩,“已经用了几次,效果不错,今年第二茬菌子就靠它了。”周岩在一旁解释,棚里增湿降温,不能直接浇水,得靠水雾才行,棚里现阶段没有称手的装置,洗车用的高压水枪就是老庞刚刚想到的好办法。

 

从零开始,热忱让愿望在土壤里生根发芽

 

建设园区11年,在150亩的土地上,包括柔性日光温室、下沉式日光温室等温室冷棚占去60亩,水电网也遍布各个角落。今年年初,园区刚刚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点证书,这代表着园区终端设备完善,生产作物全程可溯源。

 

包括老庞在内,园区里的技术人员称呼周岩,都会叫一声“嫂子”。这座现如今占地150亩的园区,是在2013年由周岩的丈夫筹建的。两口子都是通州本地人,丈夫洪海超在建筑行业打拼,周岩是在事业单位上班,夫妻二人在2013年前都没有农业相关行业的背景与知识储备,转行农业几乎刷新了前半生的工作履历,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周岩回想,最初的动力现在看来或许过于纯粹简单:一方面是想为孩子种出绝对安全健康的蔬菜,另一方面,拥有属于自己的农场,也是丈夫打小儿就拥有的愿望梦想。

 

这件事最初只有周岩的丈夫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周岩一直记得11年前,丈夫结束了手里所有的工程项目,承包下一百多亩刚刚收割完的土地。那时候,两个人站在园区的西北端,眼前是大片大片的空地,她开玩笑似的回忆当时,“我爱人和我说,现在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咱们园区自己的地儿了。我转头就和他说,但现在装满我眼里的,都是自己的眼泪。”当时的周岩有些惶恐,不知道希望在哪里,也不确定这片土地是否能够承载全家的生活。

 

如今被当作玩笑谈及的过往中,藏着太多的惆怅和周折。建设园区头两年,为了解决土地板结的问题,培肥地力,养了两年土地。“因为我们没搞过农业,种植规划一开始都是无序的,许多决策和操作都是拍脑门子一热,但分析起来,很难谈及专业性。”周岩提到,很多时候,两口子就在园区里找地儿建大棚,没过多久发现棚室角度不合适,再拆,重建。

 

周岩说,很多工作都是在农技专家以及他俩的摸索和学习中逐渐进入正轨的。其间,周岩与丈夫也寻找着技术员与种植能手,老庞就是两口子从秦皇岛“三顾茅庐”请来的专家。此后不久,园区里也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种植团队,那些最初因为热忱被埋进土壤里的种子,开始在一年四季生根发芽。

 

温室内外,在春天里能望见一整年的收成

 

夫妻二人都是半路转行做农业,但周岩真正参与园区工作的时间还要晚些。2019年,为支持丈夫的农场梦,周岩离开了事业单位,参与到园区的运营和管理。丈夫负责园区的整体规划管理,而许多具体的项目细节,与农业局对接外联等都是周岩在做。她执行力强,条理清楚,爱张罗,纵然没有农业背景,这些年园子里的一切,事无大小,她都清楚明白。

 

每天上午十点,巡棚是周岩的“固定日程”。园子里的品类多,各种作物的茬口时间都相互交错,一年四季,工作人员没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纵然一年忙碌,但种植者眼里的春季仍有不同,种子种下,苗木修剪,人们在这一季能望到一年的收获,也包罗着更多的希望和期待。

 

现如今,草莓仍然是冬春供给水果篮子的“主力”。园区里的草莓从去年11月开始陆续成熟,3月中旬走进这座柔性日光温室,还能闻到空气中萦绕的草莓香。周岩说,按照往年经验,这棚草莓可以持续供应到5月份,“之后天热了,草莓口感会偏酸,这也就意味着草莓当季的生产该结束了。”隋珠、红颜、圣诞红、白雪公主,相较于普通的草莓种植户,这里的种植品类更多,周岩说,这是为了丰富市民采摘的选择。

 

3月12日,东升跃阳农业生态观光园里,温室里的草莓还在一茬一茬地成熟。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除了正在上市的水果,下一季的西瓜、葡萄、蟠桃也在春天苏醒抽芽。连栋温室里,黄金蟠桃的树枝早就修剪完成,预计5月底便能抢先一步上市。周岩记得,成熟后的桃子单果能够达到6-8两,去年棚产的三千多斤鲜桃仅用了11天就销售一空;另一处占地6亩的温室里,已经扎根四年的葡萄藤蔓也已经列队整齐,她又进棚指了指棚里无死角的监控设备,它们也让藤蔓的每一次舒展抽芽都被完整记录。

 

春天所孕育的希望不止诞生在温室里。在温室外大田,周岩已经计划着再过一个来月,全部播种鲜食玉米;南边的林地是近段时间刚刚承接下来的,周岩和丈夫思忖着发展林下经济,也能在未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种植“新”声:

感谢农业让我经历成长

 

周岩记得,自己是2019年3月1日来到园区的。在那之前,她几乎对农业没有完整的认知,进入这行,凭借的完全是对家庭的责任,对丈夫的爱与信任。她已经不太愿意提及,这些年里两人面临的那些艰难时刻,投入积攒数十年的房产和积蓄,放弃收入稳定的工作与事业。听她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谈及更多的,是家人跨行农业的笃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自己这些年来对农业认知的改变。

 

“今年刚好是我在园区工作的第五年。”周岩说,这行与她五年前所想象中的样子大不相同。“以前对农业的认识,还有些陈旧的印象,想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一套。但真正认识、了解了农业,见识到了现代化的农业,自己会觉得充满干劲儿。”

 

周岩说,这些年,园区“上新”了很多装备:联动温室里的水帘,其貌不扬,但能给温室降温保湿;遍布棚室的信息监控设备,让农作物的变化和感知变得可以量化。“在接触农业的过程中,也让我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让我经历了许多成长,这是我很感谢农业的地方。”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