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管理城市”微信公众号3月19日消息,西城区天桥街道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宣传渠道,以餐厅、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为切入点,将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融入市民文化娱乐生活,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切实推动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减量。

 

近日,天桥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走进首都电影院中华店,开展“践行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天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法律知识宣讲、趣味问答等形式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和绿色环保理念,并在电影播放前组织观影人员观看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片。

 

天桥街道创新“8+3+5”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即明确8类公共场所台账,建立3支垃圾分类队伍,设立5种分类宣传形式,通过多类型、多方式开展各类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监督检查,不断强化公共场所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提高辖区市民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和分类正确率。

 

“8”——以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系统为抓手,对地区党政机关、商务楼宇、学校、医院、地铁公交、公园、餐饮单位、超市8类公共场所进行全覆盖巡查,完善公共区域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台账和单位垃圾分类台账,落实主体责任。

 

“3”——由综合行政执法队、天桥市场所、垃圾分类赋能讲师、社区专干、志愿者等相关人员,组成1支宣传引导队、1支普法监督队、1支执法检查队。制定公共区域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结合每周四“垃圾减量日”全覆盖开展宣传教育,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执法,做好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培训、指导、解读工作。

 

“5”——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和投放指引;在户外电子屏、公交地铁站台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培训进公共场所系列活动;开展公共区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进行公共场所全覆盖垃圾分类执法检查。

 

编辑 张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