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每周集中收集可回收物、用废纸换取卫生纸、参与村镇内垃圾分类的改进工作……3月26日,记者从密云区教委获悉,该区中小学校持续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活动,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维护生态文明的大课堂中不断成长。


“来,旧书本放在我这里。”“老师,这是我们班收集的饮料瓶。”……又到了“今天我回收,酷在周末”时间,在密云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师生们正在紧张忙碌着。一名教师、一名学生在桶前指导,各班班主任带领着学生举着垃圾分类班旗,提着装得满满的可回收物布袋,有序进行投放,废旧纸箱、饮料瓶、旧书本等可回收物,由回收公司带走。


“截止到现在,这项活动我校坚持了4年,共举行48期活动。”校长赵玉龙介绍说,2020年6月学校成立了由27位教师组成的“绿色生活共同社”,绿色共同社每周组织全校“今天我回收,酷在周末”活动,全校师生将身边的可回收物收集起来,在每周五的课间操结束后进行集中投放。


不仅在学校,“绿色生活共同社”社员还把节约能源、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行动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家庭。“共同社在每学年末都会评选出最勤分类社员、最美分类家人、最棒分类宝贝进行表彰。”赵玉龙表示,学校组织“创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垃圾分类我在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打造宜居家园的装扮者。


为进一步实现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联合举办“以纸换纸”活动,即各班、各办公室收集废纸打包后,定期到少先队换取面巾纸、抽纸、卫生纸。活动至今已开展三年,进行了包括“制定换领标准、增加纸巾种类、增加表彰班级、办公室奖项”等多次改革。该校红领巾志愿“生态使者”团还将收集废品换取的现金成立了环保基金,奖励环保突出的班级等。“以纸换纸活动使废旧纸张变废为宝,学生把收集废旧纸张的好习惯带到家里,带动家庭以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活动已经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大课堂’。”该校校长郭春梅说。


在密云区第五小学,通过“我和垃圾分类小故事、学生书画和垃圾分类科技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等活动,使垃圾分类的教育内涵更加丰厚。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垃圾桶的设计”,新型垃圾桶设计图、创意垃圾桶模型新颖别致。通过使用“一次性筷子”的调研,学校教育学生使用自备不锈钢餐具,一个学期下来共节约“一次性筷子”500余双。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剪纸”对垃圾分类做宣传,倡导身边人进行正确垃圾分类,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绿色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密云区大城子学校提倡每个学生争当“小监督员”,让学生主动对村镇内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参与村镇内垃圾分类的改进工作。同时,学校还开展环保创意制作等活动,用废旧纸张纸壳制作出花篮、挂件等各类作品,变废为宝的小妙招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密云区第七幼儿园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幼儿普及垃圾减量、分类和回收的知识,组织幼儿参与制作垃圾分类箱、开展垃圾减量挑战,鼓励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实践垃圾减量。


“做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就是践行生态文明‘大事’,密云区教委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细化到学科课程育人目标中,不断丰富‘关键小事’中的教育内涵,让学生在‘生态文明大课堂’中成长。”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