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十四冬花样滑冰公开组团体赛,北京队以满分成绩夺冠。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4月13日,北京市花滑和队列滑联赛将开始首站比赛,今年已是联赛的第4年。联赛没什么门槛,仅单人滑就设了11个组别,3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参加。“我们始终坚信,喜欢是第一步,然后才是热爱、训练和成绩。”北京市滑冰协会常务副会长李京锐表示,协会从不强调成绩,一定要先让孩子喜欢,这样才有可能把成绩做出来。


上个月结束的十四冬,北京队包揽了花滑公开组和青年组全部8枚金牌。女子单人滑方面,北京队更是大包大揽,公开组前7名中有5人来自北京,青年组则包揽了前4名。自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后,经过8年多的努力和坚持,北京花滑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赛点

十四冬花滑包揽8金,女单集团优势明显


3月23日结束的全国花滑队列滑大奖赛中,校队小学组前8名均来自北京,精英少年组前6名也被北京各俱乐部包揽。对正处于发展快车道的北京花滑来说,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站比赛。


上月结束的十四冬花样滑冰比赛,整体实力厚实的北京队包揽了公开组、青年组全部8金。女子单人滑方面,北京队更是人才济济,公开组前7名中有5人来自北京,青年组更是包揽了前4名。此外,北京队还向其他队伍输送、联合培养了多名选手,代表四川队拿下公开组女单金牌的金书贤也来自北京。


这不是北京女子单人滑第一次大包大揽。去年全国花滑冠军赛,李若瑭、王一涵、佟瑞宸、张瑞阳、高诗琪5位北京选手包揽了女子单人滑前5名。3月底即将举办的2024年全国花滑冠军赛,参加女单成年组的10名选手中,有8人来自北京。


十四冬花滑团体赛,北京队优势尽显,男单、女单、双人滑、冰舞均排名榜首,最终以满分(80分)的成绩夺冠。北京市滑冰协会常务副会长李京锐介绍,十四冬前专门给北京花滑队做了一次队内选拔赛,从头到尾都特别公平,出场顺序都是抽出来的,抽完马上比赛,最终决定谁来代表北京队参加团体赛。


“说出来可能有点‘凡尔赛’,但就是因为人才比较多,特别是女单选谁去不选谁去,只能以公平的队内测试来进行。”李京锐说,从协会的角度,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


金书贤(右)、安香怡(中)分获十四冬花滑女单公开组冠亚军。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爆点

“5种三周跳成标配”,青少年实力蹿升


上周刚结束的花滑世锦赛,中国女单因无人达到最低技术分而缺席。成年组方面,中国女单目前跟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但在青少年阶段,中国花滑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好苗子。


十四冬花滑公开组女子单人滑,12岁小将金书贤力压安香怡、朱易、陈虹伊等多位参加过国际大赛的选手夺冠。“看到她(金书贤)进入阿里郎的音乐后,越滑越开心,我很替这些小女孩感到开心。”安香怡笑着说,小伙伴们都滑得太好了,特别“卷”。


这批队员中,2006年出生的安香怡已是大姐姐了。此前接受采访时,安香怡能感觉到这几年滑冰的小朋友明显多了,北京花滑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感觉全国前八都在北京,可能几年前我拿两个三周跳、一个两周半就能拿到少年赛前三,现在的小朋友5种三周跳都成标配了。”


说到技术,李若瑭、佟瑞宸的教练马巍已经在给弟子的下赛季做打算了。“瑭瑭(李若瑭)接下来的任务是完成三连三(三周连跳),佟瑞宸要把5个三周跳跳齐,然后也尝试三连三。”马巍说,姑娘们在训练中都能完成这些动作,但这个赛季出于求稳,没有上太多难度,下赛季要慢慢把难度提上来。金书贤在十四冬夺冠后表示,下一步要在巩固三周跳的基础上,尝试更高难度的三周半跳跃。


从这个赛季开始,北京队的小姑娘们陆续参加国际赛事。李若瑭、佟瑞宸参加了花滑大奖赛青年组泰国站和日本站比赛,这是她们的首次大奖赛之旅。今年初结束的江原道冬青奥会,另一名北京姑娘高诗棋参赛,最终获得了第7名。


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申雪表示,青少年女单整体实力比前几年有一个飞跃式提升,“不是一两个小朋友,现在你可以看到一个梯队,在一个年龄段中出现好几个选手都很不错。”申雪介绍,中国选手过去经常出现“瘸腿”现象,跳跃还可以,但表演、步法或旋转不行。现在的孩子没有这个问题了,有的定级可以达到四级,每一个难度动作都能达到国际级别。


12岁小将金书贤在十四冬花滑女单比赛中表现出色。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起点

滑冰俱乐部超90家,赛事和选拔体系完备


2007年从齐齐哈尔来到北京时,马巍发现全北京城也就十多处冰场。十几年过去了,北京先后举办了夏奥会和冬奥会,“双奥之城”与体育运动,尤其是过去相对冷门的冰雪运动有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


如今,北京的冰场数量翻了十余倍,花滑俱乐部也多了起来,喜欢滑冰的孩子越来越多,男孩很多喜欢冰球,女孩大多练习花滑。


十四冬花滑资格赛800多人报名,北京就有27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社会俱乐部的孩子。北京市冬运中心主任李晓鸣表示,北京花滑运动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大部分孩子都在各俱乐部训练,“单纯靠政府来培养专业运动员毕竟数量有限,要充分发挥社会俱乐部的力量,为专业队发现、培养、储备人才。”


李京锐介绍,北京市的滑冰俱乐部超过了90家。过去这几年,北京市滑冰协会走遍了大多数俱乐部,给他们做培训,带他们做比赛。如今,很多冰场已能独立承接区里的比赛了,也更加夯实了北京滑冰运动的基础。


在李京锐看来,社会的力量是最大的,毕竟专业队只能盯十几、二十个孩子,但让俱乐部参与进来,会带来更多孩子,基数也会越来越大,还不用国家花钱。“最后能到塔尖的孩子一定是特别热爱花滑,因为这是她自己付出的,一定是她愿意、喜欢才能坚持下来。”她说。


除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家庭、俱乐部社会力量的努力,北京花滑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建立了完善的赛事体系,着力培养高水平裁判队伍,以保障赛事质量。


4月13日,北京市花滑和队列滑联赛将开始首站比赛,今年是联赛的第4个年头,设有4站分站赛和1站总决赛。这些年来,北京花滑已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赛事和选拔体系,协会联赛是最基础的选拔,前40名进入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冠军赛,冠军赛前20再进入全市锦标赛,搭建起了整个人才体系。


李京锐介绍,协会联赛是没有门槛的,这给了那些刚起步,或者没有能力参加全国比赛的孩子一个机会,也起到了推广的作用。“我们始终坚信,喜欢是第一步,然后依次才是热爱、训练和成绩。”李京锐说,一定要先让孩子喜欢滑冰,协会从来不强调成绩,这样才有可能把成绩做出来。


十四冬北京花滑队荣耀榜


公开组团体赛:

金牌(金博洋 安香怡 张瑞阳 彭程/王磊 王诗玥/柳鑫宇)


公开组男子单人滑:金牌(金博洋)


公开组女子单人滑:

金牌(金书贤) 银牌(安香怡)


公开组双人滑:金牌(彭程/王磊)


公开组冰舞:金牌(王诗玥/柳鑫宇)


青年组男子单人滑:

金牌(陈昱东) 铜牌(赵漆涵)


青年组女子单人滑:

金牌(王一涵) 银牌(高诗琪) 铜牌(李若瑭)


青年组冰舞:

金牌(李宣潼/王新康) 银牌(林宇飞/高子健)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