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阿斯利康以超10亿美元完整收购本土创新药企亘喜生物后,今年生物医药领域的并购也颇为热闹。近日接连宣布的三起生物医药领域收购案中,Nuvation Bio收购中国创新药企葆元医药颇受关注。3月25日,Nuvation Bio和葆元医药共同宣布,两家公司达成最终协议,Nuvation Bio以权股票交易方式收购葆元医药,收购预计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完成。消息披露后,Nuvation Bio大幅上涨,3月26日股价涨幅达到28%。


两家公司均未有产品上市


葆元医药是一家致力于为癌症患者开发新型精准疗法的全球性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据葆元医药披露的信息,此次收购交割后,在完全稀释的基础上,葆元医药的前股东将持有Nuvation Bio约33%的股份,而Nuvation Bio的现股东将持有Nuvation Bio约67%的股份。


Nuvation Bio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Nuvation Bio由David Hung博士于2018年创立,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通过开发差异化和新颖的治疗候选药物来解决肿瘤学中一些最大的未满足需求。Nuvation Bio于2021年通过与Panacea Acquisition Corp合并,2021年2月11日开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但上市以来,股价累计跌幅已超70%。


葆元医药为何吸引了Nuvation Bio?从葆元医药发布的信息以及Nuvation Bio的2023年年报信息可以看出一二。Nuvation Bio年报中的候选产品管线仅有两款,分别为NUV-868、NUV-1511,且均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其中,NUV-868已在美国获批临床试验,处于一期临床试验;NUV-1511今年1月才获批临床试验,计划今年上半年启动1/2期临床研究。


而葆元医药在研产品他雷替尼,是口服、强效、脑渗透、选择性、新一代潜在最佳的ROS1抑制剂。据葆元医药3月5日披露的信息显示,该药已在国内递交两个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并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用于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突破性疗法认定。2021年6月,葆元与信达生物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他雷替尼。


本次收购将使Nuvation Bio成为一家拥有多个后期阶段临床开发项目的全球性肿瘤医药公司。在新闻稿中,Nuvation Bio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id Hung医学博士表示,葆元医药的主要资产他雷替尼在完成两项关键研究后将成为Nuvation Bio的主要资产,它是一种差异化的新一代ROS1抑制剂,具有成为同类最佳的潜力,可以克服现有疗法的重大局限性,公司准备在葆元医药迄今为止取得进展上再接再厉。


David Hung还提及,Nuvation Bio的资本充足,本次全股票交易使公司强劲的现金流得以维持,近期不需要为开发新资产和现有管线进行融资。凭借优秀团队和资源,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执行差异化产品管线的发展战略。


目前Nuvation Bio没有任何产品收入,2022年、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1.042亿美元和7580万美元,其在2023年年报中提及,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将继续产生重大费用和不断增加的经营亏损。不过截至2023年12月31日,Nuvation Bio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为6.112亿美元。


对于葆元医药而言,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钧源博士在新闻稿中表示,相信合并以后的产品管线和财务实力使公司有潜力成为市场领导者。


收购完成后,Nuvation Bio将继续由其现有管理团队领导。葆元中国和美国的员工预期将加入Nuvation Bio团队。收购交割后,王钧源和葆元医药的投资人德诚资本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崔相民博士将加入Nuvation Bio的董事会。


业内认为,这起收购更像是两家企业的双向奔赴。对此,太平洋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霍亮博士也持有相同看法。霍亮博士告诉新京报记者,Nuvation在2022年8月宣布停止CDK2/4/6抑制剂的临床开发后,进度最快的管线BET抑制剂尚处于临床1期,补充中后期的肿瘤管线对平衡研发风险、增加资金利用效率很有帮助。在IPO暂缓的背景下,葆元医药可能会面临融资和退出的问题。因此两家公司均受益于本次并购。


葆元医药曾计划IPO


此前报道显示,葆元医药联合创始人及首席商务官郑利华曾提及,希望葆元医药成为一家以引进创新药物为起点的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在成立之初的两年里,葆元医药引入了三款临床阶段的产品。未来的葆元医药也将打通前端discovery(新药发现)和后端商业化,从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逐步成为一家biopharma(生物制药公司)。


不过,3月27日,新京报记者在葆元医药官网看到,目前葆元医药的研发管线主要披露了3款授权引进的产品,除了他雷替尼外,还有从第一三共授权引进的IDH-1抑制剂Safusidenib、AXL抑制剂AB-329。此外还有5个未披露资产。


郑利华曾在接受研发客采访时提及,可能在2021-2022年推进IPO计划。葆元医药CEO王钧源也提及,希望有一款药物进入全球主要市场,有3-5个在临床证明初步有效的肿瘤在研药物,扩展全球研发团队成员,并完成后续融资以及IPO。不过业内有声音指出,Lisence-in模式是其IPO的最大阻碍。


3月27日,针对此次收购事项、国际化布局及如何看待核心产品均是授权引进、公司的自研产品线布局等问题,新京报记者向葆元医药发去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Lisence-in这种相对依赖于第三方的模式目前并不适合科创板。”对于葆元医药暂缓IPO,霍亮博士分析认为,采用License-in模式的亿腾景昂、海和药物IPO均被否决,表明除了需有明确的商业化路径外,具备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也是科创板IPO的先决条件之一。


从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到诺华收购信瑞诺,再到Nuvation Bio收购葆元医药,跨国药企青睐的国内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具有哪些特质?


对此,霍亮博士表示,葆元医药这类拥有first-in-class(全球首创)或潜在best-in-class(同类最佳)产品全球权益的企业,或信瑞诺这样拥有在研创新药和亚洲权益的企业,抑或像亘喜生物这样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平台的企业,都会受到跨国企业的关注和青睐。本土创新药企被跨国药企收购,一方面体现了海外药企对国内药企的技术平台和临床数据可靠性的信心均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也给早期投资人带来了丰厚回报。创新药企业的退出渠道也将多元化。对于创业者和早期投资人来说,研发出优质产品/技术平台后,后续融资和IPO不再是唯一的退出途径,也可寻求跨国药企的并购。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