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滥用“出库即确认收入”会计政策,导致2016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广誉远被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山西证监局)予以严惩。广誉远在3月25日的公告中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被合计罚款2110万元,时任董事长张斌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连续逾7年财务造假,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多次涨价,并未让广誉远的“成绩亮眼”。财务数据显示,广誉远净利润持续下滑,伴随高企的销售费用,近两年更是连续亏损。3月27日,广誉远回复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报差错更正、相关责任拟追究结果已公布,研发投入比例偏低是行业普遍现象。


连续7年年报信息虚假记载被处罚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23年1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广誉远立案,2023年12月28日,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开启对广誉远的调查。2024年3月25日,广誉远收到山西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显示,经查明,广誉远2016年至2021年年报“买断式销售”模式披露不真实,在子公司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广誉远)与部分下游商业公司存在“产品发生滞销及近效期,可无条件退货”约定的情况下,向部分下游商业公司实施压货,滥用“出库即确认收入”会计政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同时,对销售费用处理不正确,部分销售费用存在归属期间不准确或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形。上述情况导致广誉远2016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新京报记者根据《告知书》统计,2016年-2023年上半年期间,广誉远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58亿元,虚减销售费用合计4742.61万元,虚增利润合计2.04亿元。


山西证监局认为,广誉远上述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构成信息披露虚假记载行为,决定对广誉远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对张斌给予警告,处以50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广誉远在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后,便开展梳理自查。今年1月30日,广誉远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调整2016年至2022年7年的年报数据,涉及期间的营业收入、销售费用、净利润等数据。


更正公告发出后,上交所立即对广誉远发出问询函,要求其补充说明会计差错产生原因及更正的准确性、会计差错的性质及影响、对业绩承诺实现情况的影响及后续措施、年审机构的变更及履职的情况等。


在两度延期后,2月23日广誉远发布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表示,会计差错的原因,主要涉及收入确认跨期及费用确认跨期两方面。


广誉远称,对2016年以来的销售业务全面自查发现,以前年度在部分货物风险报酬(商品控制权)未实质转移且销售回款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公司即确认收入;部分省区统计的销售数据上报滞后,导致公司以销售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计提的费用归属年度不正确。


造成费用确认差错的原因,主要是前期数据统计分析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业务流程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基础数据统计滞后,在取得基础数据年度而非销售业务实际发生年度确认并计提费用,导致未按照业务实质归属期间确认费用。


此外,上交所要求广誉远说明上述期间,董监高等相关责任人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广誉远称,时任董监高、审计委员会均认真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等规定的职责,对年报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履行上述各项程序后,时任董监高限于公司信息化管理落后,获取信息有限,在定期报告编制和审议中并未发现本次调整所涉及的收入和费用跨期问题。


对于上述期间的相关责任人及如何处理,广誉远称,2016-2020年担任事业部总经理、分管营销副总裁、财务总监和总裁职务的相关高管已相继离职,董事会也已改选董事长。


高管频变动、安宫牛黄丸多次涨价


记者梳理发现,在广誉远财务造假的逾7年时间里,风波不断。不仅经历多次高层变动,旗下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也数次提价。


2021年7月16日,广誉远控股股东由东盛集团变更为晋创投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山西省国资委;2021年9月3日,晋创投资将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对应表决权委托给神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神农集团)行使,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神农集团,实控人仍为山西省国资委。


2021年12月6日,张斌辞任董事长,由鞠振继任。


2022年3月1日,傅淑红辞任财务总监,聘任王俊波为新任财务总监。同年5月20日,傅淑红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此后的半年时间里,又有多名副总裁、副董事长辞职。2023年1月,鞠振辞任董事长,杨波当选。2023年12月,广誉远包括董事长在内的数名高管相继有职务变动。其中,原董事长杨波因工作调整原因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并出任副董事长一职,李晓军出任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另聘任王俊波、任岩为广誉远副总裁。


广誉远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清代时曾与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为“四大药店”,如今主要从事中药产品及保健酒的生产与销售,中成药业务为核心业务,拥有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四大核心品种,龟龄集与定坤丹更是国家保密品种。


2022年初,中成药迎来一波涨价潮,包括广誉远在内的多家企业均宣布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广誉远旗下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也多次提价。


其中,2022年1月15日起,安宫牛黄丸(双天然普通装,3g/丸)定价880元/丸。根据广誉远2021年年报,安宫牛黄丸(3g/丸)的集采中标价为398元/丸-758元/丸。


2022年3月11日,广誉远在上证e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2022年4月1日起,安宫牛黄丸(精品系列、铁盒装)零售价格调整为980元/丸,安宫牛黄丸(精品系列、木盒装)零售价格调整为1680元/丸。


年报显示,2022年,广誉远安宫牛黄丸(双天然)、安宫牛黄丸(体培)分别实现销售量778605丸、150331丸,同比增加0.45%、16.32%,其中安宫牛黄丸(双天然)生产量较上年增加32.77%。若据此计算,涨价后的广誉远安宫牛黄丸(双天然)2022年销售额已超7亿元。


截至2022年末,安宫牛黄丸(双天然)库存量为224435丸。广誉远称,报告期内安宫牛黄丸连续被多省列入防治诊疗方案,为满足市场需求,加紧生产安宫牛黄丸(双天然)导致期末库存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40.56%。


3月26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的广誉远官方旗舰店看到,安宫牛黄丸价格仍维持上述定价,铁盒装单丸标价1000元,优惠后价格为792元/丸,木盒装为3360元/盒(3g×2丸)。客服介绍,这几款安宫牛黄丸都是双天然的,价格不同的区别是选用的药材等级不同,方盒单丸的3丸铁盒的是普品双天然的,6丸精品铁盒、2丸木盒的都是精品的,2丸木盒的选用的药材等级最高,效果也最好。


连续两年亏损、销售费用逐年攀升


核心产品提价并未能让广誉远过上舒坦日子。2016年-2022年,尽管营收整体呈增长趋势,净利润却连年下滑,近两年更是连续亏损。


2016年-2022年,广誉远营业收入分别为8.66亿元、10.37亿元、12.94亿元、12.03亿元、10.88亿元、10.93亿元、11.31亿元,增幅分别为102.19%、19.72%、24.82%、-7.07%、-9.57%、0.48%、3.44%。年报显示,2019年和2020年营收下滑的原因包括国家医保控费、处方药监管等行业政策及疫情影响;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整体下降;市场营销的开展、销售费用率上升等。


在此期间,广誉远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0.43亿元、0.53亿元、0.59亿元、0.12亿元、-0.57亿元、-2.5亿元,增幅分别为3898.07%、-46.61%、23.04%、11.33%、-80.16%、-581.13%、-341.25%,2021年开始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广誉远完成对山西广誉远40%股权的收购,交易对手方西安东盛集团对2016年至2018年业绩具有承诺及补偿义务。截至2018年末,山西广誉远三年累计实现承诺净利润7.80亿元,完成率97.30%,西安东盛集团前期已通过回购股份方式完成业绩补偿。


2018年业绩承诺期过后,广誉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其中,2021年主要系国内疫情及整体经济下滑、毛利率降低、核心产品所需原材料上涨等影响,导致由盈转亏。


2022年业绩下滑,主要因报告期内持续抓好“降应收、去库存、增纯销”等核心工作,适度控制发货、降低渠道库存、加强纯销考核;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持续加大营销投入,使得全年销售费用上涨所致。


不过,随着广誉远被立案调查,并受到上交所问询,2024年1月30日,广誉远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山西广誉远2016年至2018年实现承诺净利润金额调整为1.04亿元、1563.18万元、8078.94万元,三年均未完成业绩承诺,西安东盛集团仍负有业绩补偿义务。


业绩下滑,除提高产品价格外,广誉远也没少在市场营销上发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广誉远的销售费用分别为6.02亿元、6.78亿元、7.93亿元、3.52亿元,增幅分别为-0.97%、12.51%、16.97%、37.81%。


而同期的研发费用仅分别为4344.15万元、2519.29万元、2896.13万元、1601.9万元,增幅分别为-30.73%、-42.01%、14.96%、32.84%,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95%、2.29%、2.56%、2.31%。


今年1月底,广誉远发布2023年业绩扭亏预告,基于核心业务条线业绩普遍增长,综合毛利率提升,特别是精品中药销售占比持续增加,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预计净利润增长,扭亏为盈。


针对此次财务造假被罚对公司的影响、核心产品销售情况、研发投入占比偏低等问题,3月27日,广誉远在回复新京报记者采访邮件时称,差错更正有关问题公司在2024年2月22日的问询函回复公告中有详细表述,相关责任拟追究结果近日事先告知书公告也已公布。作为传统中药制造企业,与西药、生物制药等其他研发高投入的企业有着性质的差别,研发主要围绕传统名药和经典名方的基础研究、循证医学研究展开,研发投入比例偏低是行业普遍现象。


新京报记者 王鹿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