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研讨会暨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换届大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针对科研人员创业、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等多个议题,来自高校及企业的专家、代表们进行了积极的交流、探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还表决产生了新一届“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理事会,据悉,北京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分别继续担任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除此之外,联盟还新增了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10多家成员单位,高校总数达到45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痛点、难点


“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需要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更好地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韩苍穹在会上表示。


然而,当前高校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痛点、难点,与会高校专家指出,从供给侧看,科研成果与产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轨”、科研人员知识产权转化意识不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不足;从需求端看,企业对于自身产业及技术需求认知不清晰,导致校企科研成果应用效果减弱。除此之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也存在束缚。


“当前对教师的评价导向主要是从学术角度出发,以评价他们的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而产业化所需时间长,见效慢,导致高校教师更偏向于学术论文发表而不是进行工程化研究产出产业化成果,”北京工商大学科学研究院自然科学处处长钱立军在会上指出,“这也导致了很多高校教师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不了解产业实际问题及企业需求,因此其研究成果很难直接应用于产业界。”


中国石油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王怀英认为,部分高校老师申请专利的目的并非为了将专利转化,而是为了满足评职称等需求,这偏离了保护专利的初心。除此之外,一些老师缺少专利转化意识,加上高校专利挖掘及推广能力不足,使得一些有价值的专利技术难以充分转化应用。


不仅如此,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不足,也带来诸多问题,北京协和医学科学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贾春岩以医学院校为例,其指出,“一方面,医学院校并非综合类大学,内部无法培养稀缺的市场化运营人才,另一方面,从外部招聘的人员虽可能对医疗行业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其对前沿技术又缺少深入了解,这对医学院校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技术转移机构是一个挑战。”


从需求端上看,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处长薛重华认为,校企合作中存在技术需求识别不清晰的问题,这也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被有效转化,“企业更加了解产业,可以从产业端出发,进一步厘清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提供研发产品和科技成果的明确参数需求,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高校代表指出,高校在职称评定、资金支持、激励机制等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方面缺少细则,高校教师兼职创业和离岗创业面临较多体制机制的阻碍,且其与学校的利益关系难以厘清,这都阻碍了高校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加快突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制约


为突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瓶颈制约,各高校专家、企业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


圆桌会议上,高校专家、企业代表积极交流探讨 图/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副总经理李方丽认为,专利转化效益大小与专利质量密切相关,要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与转化效益,首先要改变申请专利的价值导向,从产业需求出发,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科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可产业化应用的专利。高校专利转化工作,在市场对接、价值评估、创业孵化等很多方面都需要第三方机构提供高品质的专业化服务。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科学技术处副处长王殿君也指出,在专利诞生或科研工作前端时就要做好整体布局谋划,只有从专利成果供给侧改革,才能提升专利质量。


从管理层面,专家们指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要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可以引进专业化的市场服务机构,以加强科研成果针对性转化。


“引入市场化外部服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将市场化服务与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整合,科研人员可以在学校找到能为自己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人员,在出现问题时可以获得最专业的回答。”北京协和医学科学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贾春岩表示。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韩兴杰认为,技术转移机构必须具备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市场分析、法律谈判等能力,“高校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专业化人员队伍,具有技术、法律、财务、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才能服务好高校科研团队,为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做好沟通和桥梁。”


首都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唐舜则指出,当前市场上专利代理机构良莠不齐,不少机构收了费用却未认真办事,导致高校领域积累了大量低质量专利。唐舜认为,高校要打造或引入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必须注重两点,“第一是该机构必须具备专业背景,了解学校的情况,清楚科研团队所擅长的技术,另一方面它需要具备市场化经历,对市场及产业的变化和问题高度敏感,才能帮助高校对接企业。”


会上,各高校专家、企业代表还表示,希望通过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加强与北京各高校、产业园区和投资机构的沟通,以实现更多产业合作。


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韩苍穹在会上表示,科技部有关司局将继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单列管理改革、评价改革等,加快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营造环境、提供保障。


国知局运促司副司长陈仕品表示,为推进专利转移转化,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高质量推进盘活工作,“盘活存量专利基础在‘盘’,关键在‘活’,要探索规律、破解难题,提高填报质量,真正了解底数。”第二,高效率开展转化对接,“协同发挥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的力量。统筹完成后续企业对接、企业评价对接、推广落地转化等工作。”第三,高标准推动制度建设,以盘活存量专利工作为契机,优化调整评价“指挥棒”,健全提升专利质量,做优专利增量的工作机制。


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为高校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贝壳财经记者还了解到,此次会议还表决产生了新一届“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理事会。


新一届理事会名单 图/主办方供图


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理事长、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在会上回顾了联盟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介绍了联盟成员高校的亮点工作,“联盟为各成员高校搭建了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交流平台和协同创新机制,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据悉,此次换届大会新增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10多家成员单位,总数达到45家,全面覆盖了设有理工科的主要北京高校。会议表决产生了新一届联盟理事会,北京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分别继续担任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上届副理事长单位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本届担任联席理事长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新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除此之外,新一届理事会增设了校地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投融资合作委员等专业领域交流机制。


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柏强在会上表示。联盟上一阶段的突出贡献是建立和巩固北京高校之间的密切合作,特别是通过技术转移部门负责人之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切实提升了高校技术转移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下一阶段联盟的工作重心是拓展与高校以外重点单位的合作,做大做强科技成果转化“朋友圈”,深入探索政产学研金多元协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机制新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于2018年4月牵头发起成立,目前已发展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平台。


新京报贝壳财经见习记者韦博雅 记者王进雨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