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六播出的综艺《无限超越班2》中,演员锦超再次冲上热搜。


本期,制片人们带着片约来到节目,并引入市场维度评级体系为艺员分级。其中,面对曾走到微短剧头部,却在流量风口决定停下来学习的锦超,制片人周照中鼓励他频繁接戏,保持曝光;但作为演员的导师郝蕾却认为,放下浮躁的心态好好学习,才是值得鼓励的。而早在第一期节目中,导师们也曾就演员应该静心学习还是抓住流量多接戏,产生过激烈的讨论。


锦超参加综艺节目《无限超越班2》。


事实上,锦超的选择能引发业内争议并不意外——他的从业经历对于当下快速发展的影视行业是具有代表性的。锦超本是一名00后自媒体博主,因热爱国风文化成为了汉服模特,而后经营国风自媒体粉丝超百万。2020年,现实题材剧《功勋》剧组在网络上刷到锦超的短视频,邀请他在该剧的《孙家栋的天路》单元出演一名年轻的解放军士兵。锦超一脚迈入影视之路,并抓住微短剧萌芽的机遇主演了《长公主在上》《东栏雪》等热门作品,三年内一跃成为微短剧头部演员。


在当下影视市场,相较艺术层面的表演技能、理解能力,所谓流量、曝光、热搜、有效播放、商业价值等“大数据”才是资方衡量一名演员的重要标准。微短剧市场更甚。于此而言,“爆款”频出的锦超无疑是幸运的。但不同的是,他并未沉浸在光环之中,反而毅然离开奋斗多年的自媒体,婉拒了纷至沓来的短剧剧本,独自来到北京心无旁骛的学习专业表演。


锦超作为快速走红的样本,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影视市场与表演艺术长久以来的矛盾根结。是什么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对表演行业是如何理解的?在《无限超越班2》录制期间,新京报记者采访到了演员锦超。


在《无限超越班2》中,锦超重现《无间道2》片段,饰演黄警官。

以下整理自锦超自述——

来《无限超越班2》特别值,“小透明”学到了很多技能


当《无限超越班2》节目组找到我时,我也很诧异:为什么会邀请我?


我看过第一季的节目,来这里的都是非常厉害的成熟演员,但我只是一个新人。后来节目组说,他们需要有一个代表短剧市场的声音。所以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和这么多优秀演员相处,可以学到很多我在外面接触不到的知识。


事实上在《无限超越班2》,每一个阶段我真的都学习到很多。比如第一期面试。台下坐着八位导师,我第一次和他们距离这么近,内心确实有一些害怕。后来,导师给我出了即兴表演命题,让我用不同眼神演出四种程度的“我爱你”。这真的是完全没有准备的。我脑袋都是蒙的,不知道自己当时在想什么,完全就是跟着导师指令走,是很本能反应的一种表演。后来节目播出,我一直在问身边的人觉得我演得哪里好,哪里不好,因为我觉得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重要的经验积累,这样下一次再有这样的戏剧情境时我才可以做到更好。


还有我在节目里演《无间道2》。那天因为一宿没睡,状态有点蒙,在拍最后那场重场戏时,走戏存在很多小问题。导师就一点一点帮我抠细节、调整。比如他让我减少一些咬牙、抿嘴、咽口水的小动作,让表情更干净、自然一些;跟对手戏演员讲对白的时候眼神也不要乱瞟——其实我之前的设想是,对方每说一句台词,我就做一个反应去证明我听到了。但老师说,特别是怼近景的时候,脸上任何一个细小的反应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我应该和对方多有眼神交流,真的去听对手演员说对白,如果内心有触动,眼神自然也会有细微变化,不需要为了讨好观众而去做多余的设计。后来,我按照老师的建议又演了一遍,在监视器里真的看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节目镜头之外,我也会抓紧机会和老师们请教。第一期节目结束后,我私下和吴镇宇老师聊了一些。他告诉我很多前期拿到剧本时处理角色的方式,比如剧本给演员的人物关系、人物经历,可能只有这个人物的20%,剩下的80%都要靠演员联想;首先演员要相信这个角色是真实存在的。我听了之后真的很受用!我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我不确定是不是对的,毕竟作为一个新人,在片场我不太敢去提出一些想法,怕这样会不礼貌。


不仅是导师,节目里其他艺员们也都是成熟演员,第一次在办公室看到他们,我真的完全是一个小透明,特别怕自己表现不好,跟大家拉开特别大的差距。像节目录制过程中,我跟(高)海宁姐接触比较多。每次看她表演,包括后期节目播出之后我也看,她进入角色特别快,哪怕反串一个黑帮小弟,她也是信手拈来。我非常佩服她这点!


我到现在都觉得来这个节目特别值,完完全全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


锦超参加《无限超越班2》,通过实战学到了很多技能。

拍短剧曾30个小时没睡觉


虽然我是一名演员,但我的实际拍摄经验真的很少。


我第一次拍戏是在2020年。那时我的某一个国风形象在短视频平台上成功“出圈”,有一些剧组就觉得我比较适合他们剧本里的角色,想让我去试一试,其中就有《功勋》的选角导演。


第一次进剧组特别紧张。《功勋》那个单元的演员还有佟大为、孙俪这些前辈老师。我之前完全没有表演经验,去了之后也不知道怎么演——我那时对表演的理解就是平时拍海报,可能只需要表露出某种情绪,比如开心、悲伤、想一些事情,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将军、一个大侠,完全不懂演戏需要让角色完完全全住进身体里。所以当时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上去咔咔就演。我真的很感谢那个单元的杨文军导演,导演给了我很大鼓励,耐心地告诉我应该怎么演。后来我想,如果第一场戏导演就说我不适合演戏,可能我的职业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


我是参演了两部长剧之后去拍的微短剧。一开始非常不适应,我完全没想到短剧的拍摄节奏如此之快。


首先演员很难有时间充分酝酿、准备角色。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在拍摄古装长剧《夜燕白》时角色戏份虽然不多,但剧组也会让我们提前进组了解角色,练一些武打动作。而短剧可能在开机前一两天才拿到剧本,只能一边拍,一边慢慢进入角色。为此导演也会把我们难以消化的感情戏放在后面拍,让我们先产生默契。《长公主在上》第一场戏拍的是打戏。我之前没发现自己四肢不协调,结果脑子完全跟不上,导演和武行老师只能在现场一遍遍磨合我的动作。我也因为害怕打到工作人员,不敢用力做动作,导致动作不够刚猛,只能靠导演用运镜跟我对冲,补充一些力道。


锦超主演《长公主在上》。


其次,长剧预算足,可以拖得起,更能兼顾演职人员的状态。可能还有一些演员会签工作时间,这方面我不太了解,因为我还没签过这样的合同。而短剧剧组预算有限,往往只有一两天时间就一定要拍完场景里的所有戏。这就导致我们全员都是超负荷工作,日复一日的熬夜、早起、赶工。最累的时候,《长公主在上》我们拍到了凌晨三四点,导演亲自下场举着摄像机拍,拍到最后趴在地板上睡着了。《东栏雪》更累,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一些短剧经验了,但杀青正赶上过年,为了抢进度,导演和我们两个主演,三个人连轴转了30多个小时,其他工作人员就分成两拨儿换班睡觉。


虽然非常累,但我真的很感谢《长公主在上》和《东栏雪》的知竹导演。导演要求很高,每一场戏都会一遍一遍地磨我们,虽然我们的休息时间会比别人少更多,但如果没有接触这么好的班底,一开始就是以草率态度去接触短剧,我现在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和思考。


《长公主在上》和《东栏雪》后,在市场中,我好像成为了一名演员。但实际上,这两部戏加在一起总时长也不到两个小时,只相当于长剧的两集。我这四年所有的经历加起来,可能都不如别人演过的一部戏多。我一直觉得表演是门槛挺高的事,我也并不觉得自己摸到了这个门槛。


锦超主演《东栏雪》。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有机会会抓住


2022年,我拍了一部长剧叫《白日梦我》。这部戏改变了我的表演之路。


剧里,我演了一个性格有些偏执、受原生家庭影响极大的男孩聂星河。这个角色的个性和经历,都相对脱离我的生活,我只能不断读剧本,努力去共情这个角色。实际上我确实狠狠共情了,知道他做的很多事情是合理的,但当我想要努力通过表演表达出我对他的理解,却发现我设想的画面、情绪,都演不出来。可能就是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吧。我当时觉得很难受,好像这个角色被我给毁了。


锦超在《白日梦我》中饰演聂星河。


《东栏雪》是在这部剧杀青后拍的。虽然《长公主在上》到《东栏雪》都是同一个班底,但拍《东栏雪》的时候我更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的表演好像总差那么一点。那段时间我真的非常纠结。一方面我发现,经过这三年,我对表演逐渐产生了敬畏之心。我明确知道是因为自己业务能力不足,导致这些这么好的角色没有塑造好,真的很愧对他们。另一方面,我也无法忍受自己是一个半吊子,那你还不如干脆把这些角色让给更有能力的人。


与此同时,那时候我的表演工作和主业也产生了一些冲突。我在海南拍《白日梦我》时正好撞上了6·18电商广告期,自媒体需要大量短视频产出。其实短视频行业更需要博主保持频繁露出,有些博主甚至需要日更才能维持热度,不然流量就会到别人身上。所以那时候我的团队也来了海南,经常等我收工之后大家一起熬夜拍内容。看着大家那么累,我感觉自己也拖累了大家。而且,我白天沉浸在聂星河这个角色里,晚上又要到广告角色里来回出戏,我自己也很难受,两边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可能是一个只能一心干一件事的人,如果两个工作都兼顾,我不可能两件事都做得完美。


这些,都让我决定停下来。2023年,我离开了自媒体行业,来到北京专心钻研表演。


关于这个选择,此次《无限超越班2》老师们的讨论和建议,我真的特别感谢。实际上,当时我身边也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大家都觉得应该抓住当下流量,去积极接作品,实现流量变现。因为流量时代是很残酷的。


关于这些问题,我之前都考虑过,我也能理解大家的担心。但可能我就是比较慢热,反应没那么快,也没那么聪明。想把一行做好,一定要让自己专心只做这一件事。那既然我想一直从事表演,我就无法接受自己混饭吃。即便市场不认我了,我也不会后悔我的选择,我只想,无论长剧还是短剧,无论饰演什么角色,我一定不要再让自己后悔。


目前我正在边参加《无限超越班2》的录制,边在北京学习表演。之前我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专业表演课程,现在就是从形体、台词、情绪表达技巧上开始慢慢学习。


但其实参加节目这两个月,我也不断在思考、消化老师们给我的建议。就像郝蕾老师说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即便你有天赋,学到40岁、50岁,也可能才会大概参透事情的本质。所以学习的状态是我一直会持续的,但如果遇到非常好的机会,我也应该要抓住。最近我也收到了一些剧组邀约,有短剧、长剧,也有电影。有一些是因为看了节目找过来的,也有是因为我之前演过的作品。其中确实有一些好剧本,我也在积极见组中,因为你总要把学习的经验通过实践转化为真知。


我没有后悔我之前的选择,也很珍惜现在这种持续学习、进步的状态,至于(未来)火不火的,听天意吧。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