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优势产区,1000万亩玉米全面推广节水增产技术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2024年4月1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内蒙古通辽市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专用化品质与产量协同提升、沙区耕地增粮保育以及旱作区玉米高效生产技术等合作研究与全域推广,推进科教融合,共同创建中国玉米生产与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全市1000万亩灌溉玉米全面应用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实现全市节水增粮40亿斤。

 

2022年,通辽市奈曼旗方家营子村万亩片机械收获现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供图

 

一个玉米主产区增产之路

 

内蒙古通辽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700万亩以上,总产量175亿斤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3.2%,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优势产区。通辽市副市长吕国华介绍,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李少昆研究员团队针对区域生态特点与生产问题,经过五年的持续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已形成了集成11项关键技术的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连续刷新东北玉米主产区大面积高产纪录,并逐渐从试验田走向了广袤的通辽大地。2023年,通辽玉米总产达到189亿斤,玉米单产的跃升式提升功不可没。

 

提升玉米单产水平,一直是通辽市各级农技部门的主攻方向,先后引进推广了氮肥后移、膜下滴灌、深翻深松及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面对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矛盾日益加剧的局面,2014年通辽市总结研发的无膜浅埋滴灌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了玉米生产的绿色发展。

 

然而,显著节水的同时,如何提升产量、增加效益,促使玉米生产者普遍接受并持续应用,为解决节水与高产的协同成为首要问题。

 

建立新的科技助农模式

     

据悉,为继续提升玉米产量,当地引入了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李少昆团队在通辽研发推广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该技术发挥滴灌技术的水肥调控优势,以密植为增产核心,以水肥精准调控为密植保障,经过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测产验证,2023年开鲁县千亩方平均亩产1246.65公斤,科尔沁区万亩片平均亩产1183.47公斤,再次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方和万亩片大面积单产纪录。

 

2021年,通辽市科尔沁区前西村万亩片田间课堂观摩培训现场会。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供图

 

当前,通辽市各旗县区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应用已完成点、片、面的规模化布局,技术应用面积已达238万亩,辐射带动近300万亩。该技术模式因其高产、稳产、节本、减损、抗逆等优势,被确定为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的“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核心增产技术,在全国主产区大力推广实施。

 

多年的合作中,一种新的科技助农模式逐渐建立。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周文彬介绍,在技术示范和推广中,通辽市开鲁县人民政府率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署了“科技包县”合作协议,以县域为单位,推进玉米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玉米产量水平和产业效益,促进全县粮食年产量增加5亿斤-7亿斤,开创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新模式。

 

农技研发与推广的“通辽模式”

 

针对技术应用中发现的新需求,科研团队还与通辽市农业和科技部门联合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边研发、边推广、边见效,不断技术迭代升级,形成了“科研选题从生产中来,成果转化到生产中去”的良好格局,持续推广通辽玉米单产水平提升。

 

此外,依托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联合打造的体系化、规模化、标准化试验示范网络,实现了万亩到县、千亩到镇、百亩到村的技术示范全覆盖,专家在生产关键节点开展“田间课堂”巡回指导,大大提升了技术到位率。

 

2021-2023年,对采用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模式的1024户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060.6公斤,76.7%的农户单产超过1000公斤/亩。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亩增产389.1公斤-547.8公斤。

 

未来目标增产40亿斤

 

“通过合理密植与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融合运用,显著提高了当地玉米生产水平,在没有增加水肥投入量,实现了产量、效率与效益的协同提升,形成了东北补充灌溉区的节水增粮模式。”李少昆介绍。以通辽为中心,该项技术不断向内蒙古赤峰、兴安盟,辽宁朝阳、阜新,吉林白城、松原,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庆等东北西部灌溉及补充灌溉玉米区全面推广。

 

在通辽市,这场科技助力增收的探索,正在逐渐扩大范围。2024年4月1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通辽市农牧局合作,双方将开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专用化品质与产量协同提升、沙区耕地增粮保育以及旱作区玉米高效生产技术等合作研究与全域推广。通过制定节水增粮的行动方案,编订玉米节水增粮行动培训教材,并开展节水增粮行动的师资培训活动,培养本地技术人才,共同创建中国玉米生产与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全市1000万亩灌溉玉米全面应用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共同推动通辽市玉米节水增粮40亿斤的工程行动。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