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至今,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局地风力可达11级以上。尤其是江西南昌,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导致4人死亡、10余人受伤。

 

4月2日18时,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强对流天气橙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自2013年以来首次发布强对流天气的最高等级预警。

 

预报显示,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时段就在今天夜间。在清明假期,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局地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那么强对流天气危害有多大?该如何避险呢?新京报记者通过采访专家和整理资料进行了解读。

 

4月1日13点30分左右,江西遂川,当地出现雷暴大风天气,狂风暴雨突袭,白昼瞬间变得暗了下来,大雨倾泻而下。图/IC photo


⿻ 一问:

本次强对流天气将如何发展,是否影响清明假期?

 

目前,影响南方的强对流天气还在持续,4月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并于4月2日18时升级发布最高等级强对流天气橙色预警。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时段为今天夜间。

 

预计4月2日20时至3日20时,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湖北东南部、湖南东部和中南部、江西、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局地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冰雹直径20毫米以上;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湖南东部和南部、江西、浙江西部、福建西部、贵州东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最大小时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达70毫米以上。

 

4月2日至4日,随着冷空气南下,强对流天气向南推进。由于对流条件好,出现风雹的可能性增强,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需要关注风雹灾害。

 

4月6日至8日,强对流天气继续向南推进,影响华南北部、中部等地。由于前期华南气温较高,强对流天气过程以短时强降水为主。

 

“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指的是长江流域的锋面雨。今年的清明假期(4日至6日),天气格局为“北晴南雨”,南方依然有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清明假期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和华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广西中北部和广东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广西东部、江西南部、福建和广东等地局地有大暴雨,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局地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未来一周,南方强对流天气仍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和极端性强的特点。受影响地区的居民须及时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行程。

 

4月2日,广西桂林,当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全州县城湘江河段江水变浊,河流相汇之处泾渭分明。唐广东 摄/IC photo


⿻ 二问:

为什么近期容易发生强对流天气?

 

根据气象统计,从每年2月开始,我国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会自南向北发生;4月以后,北方也开始出现强对流天气。

 

截至4月2日,今年共发生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2月19日第一次发生强对流天气过程,为近5年来第二早。目前来看,今年强对流天气发生偏早、偏多。

 

在春季和夏季,下层空气升温较快,并与北方来的冷空气形成对峙,空气温度呈现出“下面暖、上面冷”,因此强对流天气在我国春季和夏季时有发生。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盛杰介绍,当下层空气温度较高、高层空气温度较低时,下面的热空气就像是正在沸腾起来的热水。一旦有冷空气来袭,触发了条件,就会引发强对流。如果此时高层空气温度较低,上升运动就会更加剧烈,对流活动也就更强。

 

关于近期南方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原因,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闵裕秋解释,3月31日到4月1日,我国南方地区有高空槽东移,湖南、湖北等地有低涡发展并沿长江流域东移,同时近地面有冷空气渗透至长江沿线一带,这样的天气系统配置导致南方普遍出现了降水,并伴随强对流天气。

 

⿻ 三问:

强对流天气中的“狭管效应”“下击暴流”“列车效应”是什么?

 

在南昌风吹坠楼事件发生时,气象专家推测,城市高楼间的“狭管效应”使得大风更强,以至于可将落地窗吹坏。

 

我们熟知的穿堂风与“狭管效应”原理一致。气流由开阔地带进入狭窄地形,通道变小,空气流通速度加快,风力会骤然增大,这种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就被称为“狭管效应”,也叫“峡谷风”。

 

城市中,高大的建筑之间会因“狭管效应”产生局地强风现象。高层建筑物越多、体积越大、间距越近,出现“狭管效应”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城市“峡谷风”是各大城市面临的新问题,甚至被列入20种新的城市灾害。闵裕秋表示,高楼林立造成的狭管效应会加重风灾的影响,破坏力十分惊人。

 

“列车效应”也在近期的强对流天气中出现了。从雷达回波来看,今天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南部等地对流云团一波接一波经过,像一辆火车不断经过站台上的人群一般,这样的现象在气象学被称为“列车效应”。据中国天气网介绍,“列车效应”就是一连串的对流云团先后影响同一地方,导致强降水长时间维持。

 

与稳定云团带来的降雨不同,“列车效应”下的短时强降雨更容易累积形成暴雨或大暴雨。如果在强对流天气中遭遇“列车效应”,要警惕降水、风雹等天气的叠加影响,切勿着急外出,能躲则躲。

 

强对流天气中,对“下击暴流”也需要提高警惕。“下击暴流”是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15级,属于突发性、局地性、小概率的强对流天气。

 

大家可以将“下击暴流”想象成水龙头流出来的水,碰到水槽四处喷洒。“下击暴流”接触地面,强风四散开来,威力同样惊人。在2022年7月17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翡翠湾码头突遭“下击暴流”引发的11级强风,1艘停靠在码头的休闲渔船及引桥被吹翻。在此次南昌遭遇的风灾中,气象专家认为也有下击暴流的因素。

 

4月2日,江西南昌,当地遭遇强对流天气,出现强降雨,政府提醒市民做好防范。图/IC photo


⿻ 四问:

强对流天气破坏力有多强?

 

强对流天气包括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具有影响快、强度大、致灾性强的特点,也是所有天气中最难预报的类型。我国常见的强对流天气包括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

 

连日来,我国南方地区强对流天气频发。3月30日晚至31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遭遇极端雷暴大风天气,已致4人死亡、10余人受伤。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31日南昌监测到闪电2783次,全市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站(58个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13个气象观测站风力突破历史纪录,最大风速出现在南昌县塘南红星,达到35.3米/秒,风力为12级,雷暴大风影响范围广,历史罕见。

 

从3月31日凌晨的雷达回波来看,当时南昌市区上空出现了弓状回波并快速东移。闵裕秋介绍,这种回波的出现意味着它扫过的区域有十分恶劣的强对流天气,包括短时强降雨、冰雹等,其中又以强风天气更为突出。

 

近年来,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灾害不可忽视。2020年,我国强对流天气频次高、局地极端性强,山东5月连续遭受三轮风雹灾害影响,造成青岛、淄博、烟台等13市86.7万人受灾,小麦和处于盛果期的苹果、樱桃等作物受灾近1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39亿元。

 

2021年,我国强对流天气多发,多地出现极端大风或龙卷过程。当年4月30日,江苏沿江及以北大部分地区遭受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南通沿海局地风力达13至15级。宿迁、淮安等地出现直径达3至5厘米的冰雹。同年5月14日,我国湖北、江西、江苏、上海、浙江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分散性强对流天气,局地伴有8至9级雷暴大风和冰雹。江苏苏州与浙江嘉兴交界附近、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部分地区在2小时内先后出现强龙卷天气,两个龙卷的最大风力都达17级以上。

 

⿻ 五问:

遇到强对流天气怎么办?

 

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时,公众应及时关注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在收到强对流天气预警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大风、冰雹等天气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当大风发生时,尽量在室内躲避,进入抗风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关闭门窗,减少室外活动。当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尽量不要开车。当必须外出时,通过积水路段应确认安全后再通过。要警惕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当雷暴发生时,应当进入具有防雷措施的建筑物躲避,远离危险电源等。

 

刮大风时,为了避免“狭管效应”,公众应该尽量避开走高楼之间的狭长通道,以防突然加强的气流伤人;强对流来袭时,一定要关闭所有门窗,千万不要开窗,尤其是住在高层且有落地窗的,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加固防护措施;不要靠近门窗,以防门窗被风吹倒而砸伤。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陈静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