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一场生态葬清明公祭在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举行,自然葬、海葬逝者的家属们手持鲜花,肃立默哀,2024只平安鸽在广场上空久久盘旋。几个小时前,远处自然葬安葬区内,22位逝者的骨灰装在可降解骨灰坛内,在亲人的祝福中长眠于这片没有墓碑、只有花草的土地。

 

近年来,海葬、自然葬、树葬、立体葬等节地生态葬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对“身后事”的安排上,“入土为安”不再是唯一选择。


3月31日,2024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启航。家属代表将花瓣撒入大海。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选择尊重逝者意愿

 

生态葬的选择,往往是始于对逝者意愿的尊重。

 

4月2日8时许,73岁的刘北利坐在轮椅上,怀里捧着一幅已逝父母的合照,与丈夫、妹妹和女儿一起在长青生命纪念园自然葬区送别父母。2018年,她母亲过世,今年1月,她父亲也走了。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他们深受革命先辈的影响,对周恩来总理“将自己骨灰撒向祖国的山河大地”的决定,更是印象深刻。“二人走之前就相约合葬,交代我们要一切从简,他们听说有自然葬,就选择了这种方式,融入祖国大好河山。”

 

杜奶奶已经年过八旬,她的母亲享年102岁,是寿终正寝,2017年骨灰撒入大海,她的婆婆曾是位老干部,也是海葬。“她们都希望回归自然,我们姐妹四个也打算海葬,我的丈夫本来也打算海葬,但他去世后,海葬等待时间比较长,就为他安排了离家比较近的自然葬,来这儿看望他也方便。”

 

除了回归自然的追求,从经济上来说,生态化安葬也能为家人减负。

 

王先生的母亲2022年被诊断为肺癌晚期,治疗费用高昂,所以她希望在身后事上为家里减轻负担,就选定了自然葬。在北京,选择自然葬和海葬的京籍逝者,安葬服务都是免费的。相比之下,选择传统墓葬方式,往往开销较大,比如北京市墓穴租赁费为1500元/平方米(20年),如选择4平方米的墓地,除开工程费、管理费、安葬费等服务项目,仅租赁墓穴就需花费6000元。北京市某市属经营性公墓官网显示,墓地起价为25000元。

 

一场重大的习俗改革

 

节地生态葬背后,是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现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死亡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共1014万人离世,2022年,全国死亡人数上升至1041万,2023年死亡人数达到1110万。“入土安葬肯定要占用土地,土地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说每一个人都要占一块地去安葬,那我们到哪里找这么多土地。所以我们既要解决老百姓逝有所安的问题,又要解决浪费土地节约土地资源的问题。”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此前表示。

 

相比起土地利用率低的传统墓葬方式,海葬不保留骨灰,不占用土地;自然葬骨灰装在可降解骨灰坛,半年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自然降解;树葬、草坪葬等保留骨灰的节地生态葬法也比墓穴更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如北京规定草坪葬每穴占地面积宜控制在0.1平方米以内,树葬每穴占地面积宜控制在0.5平方米以内。

 

3月31日,2024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启航,35位逝者魂归大海。民政部表示,骨灰撒海是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殡葬改革,是由传统葬法向现代文明生态葬法转变的一项根本性变革,不仅涉及群众丧葬理念方式改变,而且触及了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变革。

 

殡葬改革是一场重大习俗改革,不仅是简单地改变逝者安葬方式。向旧俗发起挑战、让群众接受节地生态葬,需要引导转变传统丧葬观念。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与倡导厚养薄葬、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结合起来,厚植符合节地生态、绿色环保要求的安葬理念。

 

“节地生态安葬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既能满足老百姓安葬的需求,又能减少大家的经济负担。”北京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德东表示,“在国家和地方的努力下,过去我们重物质的丧葬理念正在逐步向重精神传承的价值取向转变。”

 

“长辈选择安葬在大自然中,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刘北利的妹妹刘北剑认为,每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长辈的离去,也是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来到这里,既是送别我们深爱的父母,实现他们生前遗愿,也是迎接他们的新生,让他们的精神得以永恒。”


4月2日,北京举行生态葬清明公祭。家属为亲人献上鲜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奖补推动,公众参与度逐年提升

 

自《意见》印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节地生态葬方式以来,全国已有26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广东等地制定了节地生态安葬激励奖补政策。

 

北京对选择骨灰海葬和自然葬的京籍市民实行全额财政补贴,并免费提供包括遗体接运、遗体整容、骨灰寄存在内的6项殡仪服务,可以说,在安葬的过程中,市民无需承担任何服务费用。

 

天津先后出台实施骨灰撒海基本服务办法、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通知。对天津户籍逝者家属申请参与骨灰撒海服务的,免费提供1000元骨灰撒海基本服务,后将每具骨灰减免费用提升至2000元,并给予承办人1000元奖励,对火化后直接选择参加骨灰撒海的承办人再给予1420元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自惠民政策实施以来,参与骨灰撒海活动的市民群众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每年报名人数是政策出台前的2.5倍。

 

广州骨灰撒海活动费用全免,减免范围进一步扩大,将生前迁往港、澳、台及海外的原广州市户籍人员纳入减免范围,同时,骨灰还林类安葬可申请减免,多个墓园实现零收费。

 

浙江省所有县(市、区)都出台了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其中温岭市、三门县开全国政策先河,对承诺接地生态葬者将“逝后奖补”改为“生前享有”,即年满70周岁的户籍城乡居民自愿在生前申请其亡故遗体火化后采用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在签订协议后,可在生前每月领取奖励金。温岭市打破身份限制,将居住在温岭且在温岭安葬的非温岭户籍居民纳入奖补范围并逐步提高奖励标准。

 

此外,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以来,殡葬改革新理念、新要求得到宣传强化,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意识明显增强。许多党员干部带头实行树葬、花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

 

在奖补措施的激励下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动下,广大群众身故后选择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人数不断增加,文明节俭、绿色生态等殡葬新风尚得到弘扬。

 

从各地情况看,北京从1994年5月开始推行骨灰撒海活动,30年来,共组织集体骨灰撒海活动774批次,安葬逝者骨灰近3.4万份,公众参与度逐年提升。上海生态葬式占整体安葬比例到“十三五”末期已近90%。广东目前节地生态安葬率超过63%。云南目前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1.02%,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绿色低碳祭扫方式也正逐步推广。

 

打开家属的“心结”

 

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殡葬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向旧俗发起挑战,在观念博弈中碰壁几乎不可避免。我国厚葬之风由来已久,有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地区丧事大操大办、攀比要面子的风气依然存在,甚至丧事简陋会被视作不孝,在这种情况下,节地生态葬就被排除在选择之外。而丧葬事涉及亲属较多,无法就安葬方式达成一致、引发法律纠纷也并不罕见。

 

母亲选择自然葬,王先生最初是持反对态度的。他是一位“80后”,自认为思想不算保守,但“还是希望母亲百年后,能有个地方,至少是一块墓碑,去祭奠、悼念她。”北京市2016年开始开展自然葬,对于王先生家里其他老人来说,这是太过新鲜的方式,所以也不是很支持。只是母亲的态度很坚决,而她出于减轻家人经济负担的考虑也非常实际,最终还是按照她的想法,让她与花草长眠。

 

为缅怀节地生态葬逝者,各地也会举办隆重的公祭活动。仪式上,肃立默哀、诵念祭文、祈福寄语、鲜花入水等流程细致入微。奖补激励、模范带头和宣传引导之外,节地生态葬安葬过程中的服务和后续的祭奠服务,也能潜移默化地扭转群众对节地生态葬的认知,打开家属的“心结”。

 

在2024年北京市自然葬安葬仪式现场,有肃穆的礼兵和庄重的主持人,从请出骨灰到家属代表发言,再到安葬,整个过程正式有序,园区贴心地准备了祭奠用的菊花、安葬用的花瓣、跪拜用的软垫等物品,“我由衷感谢这种安排。”刘北剑说。

 

公祭仪式上,杜奶奶声音哽咽地说:“虽然我很悲伤,但是这样的公祭方式也让我很感动。比起个人凭吊,公祭仪式会更温暖、更正式,安排得也很温馨。”

 

集体仪式结束后,骨灰海葬逝者的家属将花瓣撒向湖水,骨灰自然葬逝者的家属来到安葬区域,凭记忆找到逝者安葬的地方,留下一束花。

 

“虽然海葬和自然葬全是免费的,但是我们安葬、祭奠的品质是可靠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节地生态葬。”北京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德东表示,园区也在根据家属的需求,探索个性化祭奠方式,优化服务品质。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