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当手机号不用了,去营业厅注销,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


安徽铜陵一位民警日前在社交账号发布的这则科普视频火了。他所谈的场景是“二次放号”,是指老用户停用或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这种循环使用码号资源是国际通行做法。但其引起的网络热议,也让人们开始担忧这背后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安全的风险。


4月7日,三大运营商客服均告诉记者,一般在用户主动销号时,工作人员都会主动提示先解绑相关应用,然后再去办理注销。


但是市面上仍然多次曝出相关信息泄露事件。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法律专家和分析师表示,可以让“二次号码”等待更长时间再流入市场,运营商也可以考虑对“二次号码”采取如在重新分配前进行更严格验证程序等措施,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或应用则应该加强账号安全措施等,比如除手机号外还应该配套其他身份信息等。“不过这也是全球共性问题。”


二次放号:行业正常操作但存隐忧


针对网络热议的“二次放号”,三大运营商客服均告诉记者,手机号码经过冷却之后要二次投放市场,这是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号码资源需要循环使用。


“手机号码二次销售是国际惯例,因为号码资源有限,所有运营商基本都这么做。”市场研究机构Omdia首席分析师杨光对记者说。


三大运营商客服向记者表示,手机号在销户后存在90天冷冻期,在此期间内,运营商会采取措施剥离该号码与之相关的业务,例如套餐、积分等,之后号码会再次进入号码库用于市场投放。


消费者到营业厅办理新手机号,有多大概率会购买到“二次放号”?中国移动客服告诉记者,如果想要全新号码,需要在营业厅选择新号码段,比如像17或者19开头的号码段,而如果是一些老号段,比如18或者13开头,就有可能是二次使用的。


“二次放号”是行业正常操作,可能存在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却令人担忧。北京的金女士手机短信每月都会收到一个公积金缴存和余额信息,但是这信息并非她自己的,而是她当前手机号上一个用户的。“已经连续收到2年多了。”虽然这些短信没有透露更多个人信息,但她感觉仍然是挺敏感的内容。


对此,三大运营商客服均表示,一般在用户主动销号时,工作人员都会主动提示,如果绑定银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软件,建议先解绑,然后再去办理注销。


对于市面出现的相关信息泄露现象,中国移动客服表示,“应该是提示过后客户没有解绑,可能不太关注这个。”中国联通客服表示,他们接触的问题场景更多是新用户买了“二次放号”号码后,由于上一任机主没有解绑,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登录App。


中国电信客服则表示,目前没有接到因为“二次放号”用户银行卡、信用卡被盗刷的投诉,大部分情况是被前号主银行卡或信用卡的提醒短信“骚扰”。


4月7日,记者就未解绑银行预留手机号是否存在风险咨询了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支行,上述两家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即使能够获得手机验证码,使用手机银行App、支付宝、微信支付还需要支付密码,还得跟账户实名信息做匹配,“风险应该较小,免密支付可能会有影响”。


针对银行在预留手机号未更改前向原手机号发送提示账户余额等短信是否可能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中国农业银行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这类短信只提供银行卡尾号,对方无法从短信知晓完整银行卡号。


但上述两位工作人员也表示,不能完全保证不存在风险,她们建议手机号、身份证等重要信息一旦发生变更,应前往银行更新信息,以免影响账户使用或留下风险隐患。


杨光分析称,平台的身份认证很多时候依赖手机号码。“二次放号”确实可能会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运营商:需要用户注销号码前主动解绑


据新华社2022年7月21日报道,工信部开发了“一证通查2.0”服务,用户可查询本人名下手机号码关联的互联网账号数量。目前支持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快手、抖音等企业的16个互联网账号查询,可通过“工信微报”“工信部反诈专班”“中国信通院”微信公众号、运营商App、支付宝小程序等多种途径查询。


不过上述服务只能帮助用户查询已经绑定的App,并不能使用户销号时自动解除平台账号绑定。


中国移动客服解释称,运营商只能注销自己内部的业务,但没办法跨平台注销其他公司的业务,“能操作解绑的只有应用提供方和用户”。中国联通客服也表示,他们没有权限干涉第三方平台的账号绑定,也没有渠道取消机主第三方注册信息。


“第三方涉及的面比较广。”中国电信客服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针对可能存在的手机号关联第三方账号争议,上述客服表示,如果用户反馈情况,中国电信会协助用户进行账号申诉,提供销号时间节点证明。


注销号码还存在另一种风险情况。现实中,有些用户在不想使用某个号码之后,就在某个时间点直接弃用了,还有的用户是欠费之后弃用。


中国移动客服表示,用户的手机号如果欠费停机时间超过一定时间,会自动销号。这种情况用户接收不到解绑账号提醒,“号码已经欠费停机,我们是打不过去电话的”。


“欠费销户的情况跟主动销户相比风险会大一些,可能需要用户自行承担,中国电信能做的提醒都会发短信告知。”中国电信客服也说道。


“也请广大用户在注销号码前主动解绑、更换各类应用关联的手机号码,尤其是社交、金融等应用,以免影响个人使用与信息、资产安全。”中国移动客服说。


中国移动客服还表示,后续中国移动将在工信部指导下继续扩大二次号码解绑服务覆盖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客户营业厅销号前的解绑提醒。中国联通也表示,未来希望有更多互联网企业加入信息共享通道服务机制中。


当事人曾起诉侵犯隐私权未获法院支持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2020年8月21日的一份判决书显示,罗宁在2015年以150号码注册了百度网盘账号,2016年更换了号码,但未修改绑定手机号。2019年12月7日,罗宁通过手机App登录百度网盘账号后发现网盘里资料被清空,便联系了150号码现号主,该号主承认登录了其百度网盘账号并将资料清空,只返还其原学习资料。


罗宁要求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度网讯)恢复账户原所有资料,但百度网讯称无法恢复。罗宁以百度网讯侵犯其隐私权为由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150号码存在登录罗宁百度网盘账号的行为,但无充分证据证明该登录者对账户信息及存储数据进行过何种操作。并且该登录者以原绑定手机号登录账户,百度网讯称系统无法识别为非法登录,符合常理。


法院还认为,在2016年至2019年内,罗宁并未申请修改绑定手机号,对账号保管等并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法院最终没有支持罗宁的侵权主张。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叶丹妮对记者分析称,运营商一般在用户销号时通过协议将上述风险转由用户个人承担,大部分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或App也会在用户协议中规避这些责任。原号主可以尝试以侵犯隐私权为由向运营商或互联网平台提起诉讼,能否成功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判断,“难度很大”。


“运营商在手机号注销时有提示责任,例如提示注销前应当先解除或注销基于该号码产生的其他网络服务,如果已经作出提示用户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责任在用户,如果没有尽到提示义务,运营商也要承担部分责任。”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运营商的提示义务,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系主任郑宁教授从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补充道,如果细化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度更好,“尤其对老年人来说”。


律师:对二次号码采取更严格验证


如何更好应对上述可能存在的信息泄露风险?


“网络平台运营者在服务过程中,除手机号外,还应该配套其他身份信息,如身份证、人脸识别等,尤其在涉及财产、重大人身权利的网络服务方面。”朱巍建议。他认为,手机号码相对身份证来说还不太稳定,人口流动、网络服务选择等都可能造成手机号变更。


他同时认为,为解决注销问题从而扩大平台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范围,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也会相应提高。“较简单的解决思路是尽量减少手机号码认证,身份证认证效果可能更好些。”


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认为,运营商可以考虑对“二次号码”采取如在重新分配前进行更严格验证程序等措施,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或应用也应该加强账号安全措施,如引入多因素身份验证、增强密码策略、监测异常登录等。


具体来看,叶丹妮表示,可以让“二次号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流入市场,用户有更多时间解绑所有App。 也可以建立统一的手机号与用户身份验证系统,用户注销手机号后通过主管机关指定渠道登记该手机号不再代表用户身份,App服务提供者们在非安全设备登录时查询上述信息,确认手机号有效后才允许登录。


杨光提到,可以借鉴类似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设立号码资源数据库的形式,管理这类情况。“但对消费者实际体验可能有影响。”


“这是全球共性问题,目前还没有特别完美的解决方案。希望监管机构能牵头整合产业链资源,健全监管法规环境,从源头解决。短期内可能还是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尽可能对自己的隐私安全负责。”杨光说。


朱巍表示,注销后个人信息的处理也需要关注,注销后的信息处理责任、标准、程序、监管都应该有明确、统一的规则。“法律规定必须销毁、脱敏,到底做没做老百姓也不知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韦英姿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