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贝壳财经记者从多个信源处获悉,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文件要求,银行禁止通过事前承诺、到账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银行应立即展开自查。


手工补息是银行对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环节。不过,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近年来由于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排名压力,手工补息也逐渐异化成了实施变相利率补贴的违规行为。


文件指出,银行通过手工补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承诺并支付高息,大幅削弱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果,严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银行此前违规作出的补息承诺一律不得支付


贝壳财经记者获得的这份文件中明确要求,即日起,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此前违规作出的补息承诺,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银行应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文件还要求,银行应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完善系统建设,确保补息可追溯至相应单笔业务。


“银行应对手工补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审批要件和流程,上收审批权限至一级分行或更高层级。”文件指出,坚决压实业务条线、风险控制、营运及账簿管理等部门责任,对倡议发布后仍违规补息的责任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进行高息揽储现在依然较为普遍存在,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仍需优化。


“一些银行对部分个人类客户、公司类客户都可能出现事先承诺高于标价的存款利率。”董希淼表示,先按照标价的承诺给出存款利息,再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补足承诺的更高利息。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一些银行可能会通过表内的方式,将补贴的利息按月或按季、按年发放到客户账户内;也有一些银行则通过更隐蔽的表外方式,借助其他名目,返还给客户。这都在实际上推高了存款成本。因此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银行压降存款成本仍是今年重头戏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监管层此前就已经关注到了银行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的情况。而此次发布的文件也是为了继续压降银行存款成本。


据贝壳财经记者计算,目前已披露2023年业绩报告的13家A股上市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6家国有银行和7家股份制银行),去年存款利息支出共计3.0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20%。其中,多家银行存款利息支出同比上涨超过20%。同时,多家银行存款平均余额增长高于30%。


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存款规模和利息支出居高不下,但不少银行却由于“规模情结”持续吸储,使得“手工补息”高息揽储依然存在。


不过,今年已有银行高管将矛头指向了“规模情结”,并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银行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是追求良性的平衡,而非“以规模论英雄”。多家银行今年均已继续采取措施压降利息较高的存款产品规模,以持续推动存款成本的下降。


“即便是银行当前存款利率已经开始下降,但前来存款的人还是不少。”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今年以来,该行已经将长期大额存单等利率较高的存款规模进行压降,以进一步压降银行总体的存款成本。


此外,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亦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该行将对高成本存款加大压降力度,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三年期以上大额存单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