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势数日,宁德时代全新储能产品正式揭开面纱。


4月9日,宁德时代发布天恒储能系统。宁德时代方面介绍称,天恒储能系统是集“5年零衰减,6.25兆瓦时、多维安全”于一体的产品。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CTO、储能欧洲业务部总裁许金梅表示,天恒储能系统可实现5年零衰减,可批量交付。


宁德时代储能技术中心主任余东旭表示产品稳定及高质量的运行是储能行业发展的基石。他进一步表示储能一直是宁德时代重要的业务板块,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过,宁德时代发布天恒储能系统的利好并未体现在资本市场。4月10日,宁德时代股价低开,截至收盘宁德时代股价报收于192.74元/股,跌幅为1.66%。截至4月11日,宁德时代报收于192.6元/股,跌幅为0.07%。


特许金融分析师洪杨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时表示,宁德时代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市占率连续三年在40%左右,从这个角度而言,当市占率无法大幅度提升、市占率见顶的时候,股价的反应其实不会特别多,除非是有革命性的技术能够使市占率继续提升。


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摄


天恒能否助力宁德时代业绩再进一步?


从电解液技术层面来看,天恒储能系统采用了仿生SEI和自组装电解液技术,可实现5年功率和容量零衰减,辅机功耗全生命周期可控且不增长;同时宁德时代方面表示,天恒储能系统解决了“零衰减”电池中锂金属高度活性的难题,有效遏制了氧化反应引发的热失控现象。


从尺寸看,天恒储能系统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能实现6.25兆瓦时级的能量,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占地面积减少20%。从储能电芯来看,天恒储能系统搭载储能专用长寿命零衰减电芯L系列产品,能量密度为430Wh/L;不过,宁德时代并未提及电芯容量。


许金梅表示,储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储能安全只有“零事故”和“灾难”两个方向。她解释称储能从电芯到电箱,到集成整体电池舱系统,再到电站,每一个层级的安全问题都会产生类似食物链的富集效应,层层累加,到最后富集成巨大的隐患和灾难。


余东旭表示,储能一直是宁德时代重要的业务板块。宁德时代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为40%,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一;去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营收同比增长33.17%至599亿元,占总营收的14.94%,从营收增速来看,储能电池系统快于动力电池系统;去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3.79%,同比上涨6.78%。从2018年到2023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的收入从1.89亿元增至近600亿元,已成为宁德时代的第二增长曲线。


宁德时代也在财报中提到,其发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是以“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为核心,实现对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摆脱对火力发电的依赖。洪杨表示,宁德时代在储能市场的龙头地位已经相对明显,其实宁德时代在储能市场的投资布局也是在电化学储能市场做增长,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其未来很难有大幅度的市占率提升,除非是有革命性的技术才能够使市占率继续提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的储能出海会也或遇阻碍。去年底,美国杜克能源公司停用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今年2月宣布到2027年将“自愿放弃指定使用宁德时代电池储能技术”。据悉,杜克能源是美国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


储能已成动力电池企业新赛道


实际上,不仅是宁德时代在布局储能赛道。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向储能领域延伸布局。比亚迪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超40GWh,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去年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比亚迪未来将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个方向高度协同发展,“储能是项目制的,吃了上一顿不知道下一顿,汽车是连续的,所以把我们汽车电池的产能和储能电池的产能高度的联合,协同形成更大的业务空间。”


中创新航方面透露将会推出两款全新的储能电芯产品,未来储能业务在中创新航业务中的占比将达到20%至30%;去年底亿纬锂能投资37亿元加速扩大储能电池生产规模。


而在众多动力电池企业拓展储能赛道背后是动力电池竞争激烈,装车量增速放缓。2023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占率分别为43.11%和27.21%,排名第一和第二。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企业市占率不足10%。


相对而言,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惠东表示,和传统调节电源相比较,电化学储能具有调节速度快、调节精准相关力量,但是长时续航方面储能技术存在经济性不足;综合能力来看,电化学储能还是相对处于偏弱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成为未来主力的有效支撑资源。


目前储能市场仍存在诸多痛点。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测算称,2022年储能电池库存大概有超20GWh,2023年按照不同口径统计的储能电池库存约为50GWh-80GWh,这也就意味着这两年的总库存高达70GWh-100GWh。


另一方面是价格战,CNESA数据显示,2023年储能电芯平均价格从年初的0.9元-1.0元/Wh下降至当年末的0.4元-0.5元/Wh;储能系统平均价格降至约0.8元/Wh,下降40%。墨柯表示,储能电池杀价很厉害,这也会让动力电池的价格也起不来;而且储能电池也会倾向于向低端电动车去消化库存,进一步挤压动力电池市场。


在许金梅看来,电化学储能不应该局限于企业之间去“卷”几毛钱的价格,更多地还要跟多种储能形式去竞争,这样市场的盘子才能足够大。


为此各家企业也在寻找新的突破点,目前市场上各大厂商在电芯容量上竞相追逐,电芯容量的提升带来单仓更高的能量密度。2024年全球储能行业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300+Ah大电芯、5兆瓦时储能系统是行业的主流。洪杨分析称,储能电池主要从两个指标来看,一个是寿命,一个是衰减,简单来理解就是要用的时间长,但容量也不能越来越低。


“新型储能应重点突破高压化、高过载、大容量构网型储能机组研发和运行控制技术。”惠东表示,“综合新型电力系统潜在应用需求,未来10-15年,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多种应用场景,具备规模化集成应用能力的新型储能技术主要有锂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等。”


许金梅表示,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这是公认的大趋势,市场规模会很大。中信证券预计2024年国内储能装机有望超65GWh,增速超过30%;国内储能市场增长强劲,超过预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王琳琳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