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中国对讲机头部企业海能达,近日遭遇新挫折。


4月8日,海能达发布公告称,美国法院判令认定公司未能完全遵守其禁诉令,临时禁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双向无线电技术的产品,并处以每天100万美元的罚款,直至公司完全遵守禁诉令之时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4月8日至今,海能达在京东旗舰店的商品已下架,暂无法购买,官网小程序微商城也无法正常打开。


4月10日,海能达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公司位于哈尔滨的研发基地正常运转,深圳龙岗区的工厂仍在招聘普工和操作工。“目前影响最大的主要还是美国市场”。


受此消息影响,4月8日海能达股价一度跌停,报收4.24元/股,总市值77.09亿元。截至11日收盘,股价为3.93元/股,市值为71.46亿元。


海能达内部人士:研发基地和工厂正常运转


海能达在业内有“中国对讲机之王”和“专网通信小华为”之称,主要从事对讲机终端等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22年度财务数据显示,海能达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3.31%,其中双向无线电技术相关产品为业绩贡献的主力军。海能达2023年半年报显示,海外销售金额10.41亿元,占比总营收的46.10%。


海能达业绩预告显示,去年归母净利润为6000万元-9000万元,同比减少77.91%-85.28%。扣非净利润6750万元-10000万元,同比增长13.76%-68.53%。公司指出,这主要因为2022年同期处置子公司赛普乐实现投资收益2.87亿元。


4月8日,针对美国法院判决,海能达表示,已撤销此前深圳案件的起诉,同时按要求暂停销售双向无线电技术产品,并已向美国法院申请撤销上述判令,近日正在美国法院持续进行听证。


“公司将进一步采取各项应对措施,争取最短时间撤销上述判令。但案件后续进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海能达在公告中称。


4月10日,贝壳财经记者从海能达内部人士了解到,海能达位于哈尔滨的研发基地目前正常运转,“员工正常上下班。”


如今,海能达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工厂也在招聘普工和操作工。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她所在这家工厂操作工缺口是20-30人。“现在还是一样的招人,工厂正常运行。”她提到,目前禁售令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美国市场。


回应此次风波的同时,海能达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清州先生自愿承诺,即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其所持有的股份。


七年知识产权“缠斗”仍将继续?


此次事件源于海能达与摩托罗拉公司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双方已“缠斗”七年。


早在2017年3月,摩托罗拉及摩托罗拉马来西亚公司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法院起诉海能达及两家子公司商业秘密侵权,之后又提出增加版权侵权的诉讼请求。


2020年3月,伊利诺伊州法院判决海能达和两子公司向摩托罗拉支付损害赔偿3.46亿美元及惩罚性赔偿4.19亿美元,合计7.65亿美元(人民币约53.34亿元)。


海能达对此并不认可,并向法院提出申请案件重审及法院依法改判的动议。2021年1月,伊利诺伊州法院法官认可部分意见,整体赔偿金额由7.65亿美元调减至5.43亿美元。


对此,海能达选择继续向美国第七巡回上诉法院提出上诉。2022年6月,其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请,公司全新设计开发的H系列产品不侵犯摩托罗拉的商业秘密和版权。


然而,案件进入庭审环节后,摩托罗拉向美国伊利诺伊州联邦地区法院提交了禁诉令动议,要求公司撤回深圳案件的起诉,美国法院于2024年3月25日批准了该动议。


所谓禁诉令,即指禁止当事人在其他法院诉讼的命令。最新公告显示,美国法院判令认定海能达未能完全遵守其禁诉令,临时禁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双向无线电技术的产品,并处以每天100万美元罚款,直至公司完全遵守禁诉令。


北京市永新智财律师事务所主任邵伟律师分析称,美国有过禁诉令的司法实践,不过禁诉令本身存在一定争议。本次纠纷中的禁诉令是否合理或者是否存在滥用,还要根据双方具体事实来看。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律师也提到,关于禁诉令的判决目前本身效力有多大,存在不确定。海能达在美国有资产,当前下架商品更多是出于商业考虑。


对于每天100万美元罚款是否过高,邵伟说,禁诉令的发出和相关内容,在法律上主要根据被申请人的行为“是否会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而非单纯看额度本身。“既然海能达在深圳中院的起诉,换来的是摩托罗拉的反对,说明两家公司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还没有完结,两者之间的‘缠斗’还会继续下去。”


中国企业出海,要善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


“摩托罗拉是老牌厂商,在技术生态方面有优势。这可能也是海能达涉嫌侵权的主因。现在需要它尽快解决问题。如果禁售太久,对市场地位恐怕会有较大影响。”市场研究机构Omdia首席分析师杨光分析称。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薛虹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禁诉令现在成为专利侵权纠纷的武器,本质上是争议双方对对方国家司法缺乏信任,或者试图从本国获得优待。


在薛虹看来,海能达2022年向深圳中院诉请新产品不侵权的行为并不经济。“如不服美国法院判决,就积极上诉抗辩。此期间判决并不执行。在我国另行起诉引发摩托罗拉禁诉令,导致现在按日支付罚款非常被动。在美国的诉讼80%以上,最后都是和解。即使海能达为保障新系列产品,也应该有一个全球性诉讼策略。”


薛虹说,每个企业需要考虑自身市场地位,最好有比较统筹的考虑。“我不赞成把在中国起诉当成一种有效制衡在国外被执法的措施。”她解释称,在海能达的案例中,单纯在中国提起上述诉讼显然容易导致彼此信任丧失,结果引发禁诉令和相关处罚。建立跨国争议解决机制有利于解决这类纠纷。


薛虹还建议,全球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全球性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和管理团队,应对不同司法区域的法律问题和风险。


邵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全球化的路程是漫长的,了解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善于运用这些规则,就能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