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利扩散条件和区域污染传输共同影响,4月11日至12日,北京PM2.5浓度快速抬升,截至12日14时,北京PM2.5浓度累计15小时处于中度及以上污染级别,其中重度污染6小时,为区域内浓度最高城市。目前,北京PM2.5已缓慢降至轻度污染级别,经解析,本次污染过程主要为区域污染气团经传输后在北京堆积积累所导致。14日扩散条件改善,预计空气质量为2级良,本次PM2.5污染过程基本结束。


区域传输叠加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导致高污染维持


本次过程期间,区域传输造成北京浓度迅速攀升,叠加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导致高污染维持。9日夜间,区域污染最先在渤海湾南部积累;10日,京津冀区域受高压后部影响,持续东南风,污染影响河北东南部并持续积累,部分城市达到轻中度污染水平,北京空气质量维持优良;11日,在低压底部偏南风作用下,污染快速向北传输,北京近周边城市PM2.5浓度快速攀升,19时至21时天津、唐山率先达到重污染水平,北京自东向西污染浓度抬升,升至中度污染水平。


12日凌晨到上午,污染区域进一步压缩至燕山-太行山前,其他城市改善至良-轻度污染为主,北京成为区域高值中心,污染呈东低西高分布,城区及西部地区维持中重度污染,东部地区改善至轻度污染水平。


PM2.5浓度增加与区域工业生产、移动源排放相关


本次过程中北京气象条件显著不利。垂直方向上,中层连续升温超过10℃,11日夜间至12日早晨近地面有5℃左右强逆温,逆温层厚度约500米;水平方向上,北京处于区域污染辐合中心,西南小风和东南小风交替控制,维持90%左右高湿度,能见度最低仅有1-2千米,局地小于1千米,静稳高湿条件下污染难以扩散且易于二次转化。


来源解析显示,PM2.5组分中二次硝酸盐占比七成。城区PM2.5受体源解析表明,11日0时至12日7时主要贡献源为二次硝酸盐,平均占比达到71%,浓度增加与区域工业生产、移动源排放相关,遥感监测结果也表明,近期区域污染排放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活动水平而有所抬升。


传输评估结果显示,本次过程期间区域传输贡献约占八成。分通道来看,西南通道输送贡献40%,东南通道输送贡献16%。其中11日白天东南传输占据主导,11日夜间以来转为西南传输占据主导。整体而言,本次污染过程是在西南通道为主、东南通道为辅的输送作用下再叠加本地排放所共同导致的。


预计明天为3级轻度污染


根据最新预报结果,12日下午,受日变化影响,叠加南部清洁气团稀释作用,扩散条件改善,预计空气质量将明显改善,12日全天为3-4级轻中度污染。


12日夜间至13日白天,持续偏东偏南风,湿度增加,扩散条件有所转差,预计空气质量以3级轻度污染为主,部分时段部分地区可能达到3至4级轻中度污染水平;13日下午,受日变化影响,偏南风加大,扩散条件改善,预计13日全天为3级轻度污染。


14日,中层气温进一步下降,逆温打破,叠加降水天气过程,扩散条件改善,预计空气质量为2级良,本次PM2.5污染过程基本结束。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