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建林

 

摄影/张建林 王郢 田有前

 

位于日喀则西南160公里处的萨迦县是西藏佛教萨迦派的起源地;萨迦派的祖寺——萨迦寺就坐落于此。在西藏提起古老的萨迦寺,几乎是无人不知。它坐落在现萨迦县城以及仲曲河北岸的山坡上——县城里是南寺,河北岸山坡上是北寺。

 

整座寺院不仅规模宏大,建筑形制特殊,寺藏文物丰富,而且还在西藏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萨迦寺所有建筑的墙壁上,饰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大方块和宽带,红色象征文殊菩萨,白色象征观音菩萨,黑色象征金刚手菩萨,三色成花,因此萨迦派又有“花教”之称。

 

萨迦南北两寺中最先建造的是北寺。据传,萨迦北寺共有拉康(佛殿)、贡康(护法殿)、颇章(宫殿)、拉章(主持宅邸)等建筑108座,14世纪以后,随着宗教活动中心逐渐向南寺转移,北寺不再有大规模的建设,到了近代更为冷落。上个世纪50年代已经有不少建筑坍塌,再加上60年代的人为破坏,大多数建筑仅存高低错落的残垣断壁,只有贡康努、拉章夏、仁钦岗等少数建筑在近十几年来进行了修复。

 

萨迦南寺是八思巴委托萨迦本钦释迦桑布于1268年开始兴建的。八思巴法名洛珠坚赞,为“萨迦五祖”中的第五人。1253年,八思巴应召谒见元世祖忽必烈,并随侍左右,于1260年封为国师,萨迦教法也随之广为弘传。1268年,八思巴举荐的本钦释迦桑布遵旨任命卫藏地区13万户,西藏正式划归中国版图。1269年,八思巴大师被封为元朝的“帝师大宝法王”。

 

萨迦南寺的主要建筑是在统一设计后陆续建造的,城墙分为内外两重,内城高大厚实,东面开设大门,四角设有角楼,四面有马面,顶部原有垛口,并可供人环绕行走。外城墙(“羊马城”墙)则相对低矮,用土坯或夯土筑成,外城之外还有护城河壕沟。

 

城墙内最早的建筑是拉康钦波(大佛殿)——由门廊、大经堂、欧东仁增拉康、普巴拉康、次外拉康、拉康拉章等组成,殿内有许多大型佛、菩萨、护法及萨迦祖师的造像、灵塔和宝座,并收藏有数量巨大的佛教经典和珍贵文物,因此被誉为“第二敦煌”。

 

 

 

 

 

 

本文节选自《文明》2009.10月刊

来源:大美V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