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家并不陌生,甚至耳熟能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从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集中体现在提出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两轮”,从而为我们认识和处理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十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我国国家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安全能力不断提升,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国家安全风险挑战。政治安全领域,我们敢斗善斗,打赢了一场场捍卫政治安全的硬仗。经济安全方面,我们稳妥防范化解各种经济安全风险。一方面,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另一方面,统筹开放和安全,不断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有力推动我国经济走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意识形态领域,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通过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此外,我们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绩,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保持了我国国家安全大局的稳定。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新征程上顺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共振,增加了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联动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指明了驾驭纷繁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能力的正确方向,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局观、全局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高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工作始终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国内层面切实保障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多领域安全。以人民安全、人民利益、人民安居乐业为最高价值取向的“人民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鲜明呈现。


国际层面,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就是要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深知和平的宝贵。中国向世界发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简而言之,我们既努力解决好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又通过贡献中国智慧,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人民是国家安全的信心之源、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我们赢得胜利的根本力量、根本底气所在。强化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周年之际,我们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尤其需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编辑 赵熹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