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近日,“男子献血13次妻子用血却被拒”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这次异地用血暴露出一些堵点,应该如何解决?


志愿者在无偿献血。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4月12日,铁先生在网上发帖称,他在日照无偿献血13次,共计4900毫升,还曾因此获奖,但他妻子在济南做手术备血却因异地被拒。4月14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日照市中心血站证实,山东省卫健委已介入调查,并已协调将两袋备用血送达医院,其妻手术顺利未用上。


每个地市都有血站,并且各地市血液库存不共享。这样一来,无论采血和供应,都形成了各地割据的局面,地区间的血液调度需要协商,血液库存足够还好说话,一旦“血荒”,就容易出现各地优先自保现象。


为了打通地区阻隔,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举措。比如,2019年9月,国家卫健委就曾下发通知,要求跨地区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并建立全省统一的用血减免平台。然而,异地用血直接减免容易落实,各地血液库存共享和跨地区调度难度更大。


其实,打破用血各地割据局面,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血液调度平台,更能发挥出血液使用的最大效率。


目前建立更高层级的血液库存共享和调配平台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相信只要打破观念并协调好利益,完全可以做到异地用血科学调度,让符合优先用血和直接减免费用条件的患者,均能顺畅地在异地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激发民众无偿献血的积极性。阅读全文>>>




时隔十年,资本市场的第三个“国九条”来了,对资本市场产生哪些影响?中小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权威解读。


图/IC photo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共9个部分,是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在总体要求上,新“国九条”提出目标,未来5年,基本形成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新“国九条”对证券基金机构明确提出要求——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做优做强;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良好的行业文化和投资文化。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表示,新“国九条”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市场的稳定,并且鼓励中长期投资者持股稳定,避免了炒作股价的风险。这意味着公司将更加注重长期稳定的分红,这种分红方式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更为可靠的正向收益,并与投资者分享价值,从而回报社会。此外,将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进而吸引更多的长期投资者参与市场。有助于遏制短期投机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相较于过去的“国九条”,本次最大的变化在于不仅强调了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且更加突出了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同时,明确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近年来市场波动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略。新“国九条”有望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称,新“国九条”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向更加成熟、规范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专题>>>




今天北京市又经历了一场沙尘天气。随着沙尘逐步移出,北京市已解除沙尘蓝色预警。哪些月份沙尘天气频繁?近年来我国沙尘天气趋势如何?



数据显示,我国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其次为秋季,夏季最少。3月至5月的沙尘过程能占到全年的80%。其中,4月份沙尘天气最为频繁,常年平均达到4.3次,其次是3月和5月。


春季是华北地区全年空气冷暖变化最剧烈的季节,午后又是一天气温最高的时段,更容易造成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沙尘天和单纯大风天的根本区别,就是看对流层低层垂直动力方面的“脸色”。


据历史资料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过程的次数呈减少趋势,强度也在逐渐减弱,但年际波动较大。2000年至2023年,我国共出现324次沙尘天气过程,年均出现次数为13.5次,其中2014年出现次数最少(7次),2001年最多(22次)。


2000至2010年均次数为15.73次,2011年以后沙尘次数明显减少,2011至2023年均次数为11.62次。阅读全文>>>




近日,美国经济学家、“休克疗法”之父萨克斯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美中少了争吵,多了稳定。



“两国元首在旧金山会晤后,美中关系确实稳定了一些。”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日前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很高兴看到美中两国开始对话,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以及其他高级官员与中国领导层会面,如今美中关系“少了争吵,多了稳定”。


萨克斯被称为“休克疗法”之父,曾长期出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顾问,目前担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负责人,也是联合国高级顾问。他曾连续两年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百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并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40多年来,萨克斯几乎每一年都会来中国交流。上个月,萨克斯还来到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是了解中国经济形势的好机会。”萨克斯说道,会上听到的一切都让他深受鼓舞。


谈及近期有关中国“产能过剩”的言论,萨克斯指出,目前美国乃至西方有一组相互矛盾的论调:一方面称中国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另一方面又在抱怨中国“产能过剩”。这两种论调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后一种观点显示了他们对中国经济成功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担忧,“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应该而且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阅读全文>>>




德国总理朔尔茨一年半后再访华。这次访华,有何特别之处?


4月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重庆,开启访华之旅。当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前排中间)一行在重庆解放碑、魁星楼广场等地漫步,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图/ IC photo


据新华社报道,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德国总理朔尔茨4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对于朔尔茨此访,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称,朔尔茨“从未对一个国家进行如此长时间的访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朔尔茨将访问中国三个城市,形容此访“几乎像是默克尔时代的旅行”。


2022年11月朔尔茨首次访华时,正值俄乌冲突升级、欧洲出现能源危机、欧洲政坛一些人借乌克兰危机喧嚷对华强硬或者“与中国脱钩断链”之时。朔尔茨当时访华,明确表明了拒绝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务实立场,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而朔尔茨在一年半后再次访华,又正逢乌克兰危机陷入僵局,中东巴以、伊以战火又起,欧洲战略自主的声音再次响起之时,美国近来又开始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威胁”“向俄罗斯提供支持工具”等议题。


在这种背景下,中德举行高层对话、深化经贸合作,对于稳定中德和中欧关系基础、扩大国际社会的理性声音都有助益。阅读全文>>>


编辑 贾聪聪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