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重庆,开启他就任总理以来的第二次访华之旅。此时,距离他上一次访问中国,仅过去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根据德国总理府公布的行程,朔尔茨此次访问时间为三天,他将先后参观访问重庆、上海和北京三地。这是他作为总理出访时间最长的一次。

 

外界关注到,朔尔茨此次访华带来了一个“豪华”代表团。除他本人之外,还有环境部部长、农业部部长、交通部部长三名内阁部长,以及由西门子、宝马、奔驰等知名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经济代表团随同访华。

 

“朔尔茨此次访华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中德关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4月15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面临着很大的内外部压力之时,朔尔茨带着一个超大规模的经贸代表团来华访问,对于稳固中德关系、夯实中德经贸合作意义重大。

 

经济问题无疑是朔尔茨此行的重点。在重庆,朔尔茨参观了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与庆铃汽车集团合资成立的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还游览了重庆市诸多景点。4月15日,朔尔茨抵达上海,会见了外贸商会代表,并与同济大学学生举行讨论会。4月16日,他将前往此行最后一站——北京。

 

郑春荣表示,朔尔茨此行重点聚焦经贸议题,他希望在参观访问中与中方一起探讨新的合作领域或合作方式,给中德未来经贸合作带来一些新启发,由此不仅能夯实经贸合作这个中德关系的压舱石,也可以推动中德关系进一步从回稳走向回暖。


2024年4月14日,重庆,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重庆。图/IC photo

 

延续中德高层紧密交流的传统

 

新京报:这是朔尔茨任内第二次访华,也是一年多时间内的第二次访华。他为何选择此时访华?

 

郑春荣:中德高层交往一直比较频繁,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表示希望每年都访华。只不过前几年因为新冠疫情以及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德高层交往受到了一些影响。但疫情之后,两国高层交往正在恢复。

 

2022年11月,朔尔茨首次访华。去年6月,李强总理赴德出席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今年,受李强总理邀请,朔尔茨再次访华。可以说,此次朔尔茨访华实际上延续了以往中德之间几乎每年都有高层互访的紧密交流传统。

 

新京报:上一次朔尔茨访华仅一天,这次则有三天,将先后访问重庆、上海以及北京三地。这反映了什么?

 

郑春荣:上一次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朔尔茨只在北京待了一天就离开了,确实是比较短。而这一次不仅时间长达三天,访问地也有三个城市。我觉得这实际上反映出朔尔茨对中德关系、对中德经贸合作的重视。

 

朔尔茨访问重庆、上海、北京三地,也是有考量的。重庆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上海是东部沿海城市,也一直是德资企业的投资重镇;北京则是政治中心,朔尔茨需要和中方领导人会谈,商讨一些政治议题。总的来说,朔尔茨希望到中国各地去看看,同时更多地挖掘中国市场的潜力

 

挖掘中德经贸合作的潜力

 

新京报:根据你的观察,朔尔茨此次访问最核心的议题是什么?

 

郑春荣:朔尔茨此次访问最主要的议题仍是经贸议题,可见他希望此访能巩固中德之间已有的合作,同时挖掘中德在经贸领域新的合作潜力。与此同时,朔尔茨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德国经济界的关切,例如所谓产能过剩、营商环境公平性等问题。

 

此次访问,德国环境部、农业部、交通部3名内阁部长和十几位重量级企业负责人随同访华,可以看到这三方面的中德合作很受重视,包括绿色合作、电动汽车、农产品贸易等方面。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合作肯定也会涉及。

 

新京报:2022年11月朔尔茨首次访华时,核心议题也是经贸问题。

 

郑春荣:是的。因为近几年欧洲多次提所谓“去风险”、降低对华“依赖”之类,但朔尔茨是比较务实的领导人,他虽然觉得经贸投资要多元化,不能完全依赖某一个市场,但这并不等于不和中国合作。

 

朔尔茨认为,还是应该与中国合作,所以他带着一个“豪华”代表团来到中国访问,其间参观了很多企业。我觉得这也在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作为总理的朔尔茨仍然希望保持中德之间密切的经贸合作,因为这能给德国方面带来很大收益。

 

德国的国内经济目前遇到了很多问题,经济增长非常萎靡。去年德国经济萎缩了0.3%,而今年经济增长预计仅为0.2%。而由于资金捉襟见肘,德国的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也面临困境,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进一步推动。譬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德国和中国合作就可以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从而扩大其市场份额。

 

对华政策倾向于务实合作

 

新京报:一些人认为朔尔茨此次访问和前总理默克尔此前的访华有些类似。今年是朔尔茨出任德国总理的第四年,他的对华政策是否在延续默克尔时期的政策?

 

郑春荣:朔尔茨当年能在大选中获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人认为他具有默克尔式的稳重务实。所以,朔尔茨可以说是试图在延续默克尔时期的对华政策。目前虽然德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朔尔茨的对华政策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合作。

 

不过,朔尔茨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和默克尔时期是不一样的,他受到的掣肘会更多。一方面,在美西方加大打压中国力度的背景下,朔尔茨和中国走近无疑要承受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压力。另一方面,德国现在的对华舆论不是很积极,所以德国国内媒体、各党派都会对朔尔茨访华提出质疑,让他承受更大的政治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朔尔茨能够带着这样一个代表团来华访问,体现出他其实很有战略眼光和胆识。


2024年4月15日,上海,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上海,参观德国聚合物生产商科思创的一个创新中心。图/IC photo

 

新京报:中德是重要贸易伙伴,德国已经连续49年成为中国在欧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连续8年保持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此外,德国对华投资过去十年来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这是否意味着经贸合作仍然是中德两国关系的压舱石?

 

郑春荣:近几年来,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德在政治互信方面受到一些影响,双方交往也因为疫情原因有所中断,如今正在慢慢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贸合作对于中德关系的压舱石作用更加明显。从数据上来看,即使是疫情期间,中德经贸合作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虽然德企在华投资创新高,但目前来看都是一些已经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在增加投资,他们为了减少风险,缩短产业链供应链距离,甚至把研发也转移到中国。然而,德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受德国政策调整的影响,其在华投资的意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我认为这是个隐忧。

 

此外,在贸易方面,去年的德国对华出口和中国对德出口都有所下降,这和整体国际局势有关,但也是受到德国一些政策导向的影响。在这样的时候,中德双方都需要有战略的引导,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德经贸合作。

 

中德关系从回稳走向回暖

 

新京报:此次访问正值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当前的中德关系处于一个怎样的历史阶段?未来一段时期会如何发展?

 

郑春荣:新冠疫情之后,中德关系、中欧关系其实都面临一些新挑战,各方互信在下降。可以说,中德关系、中欧关系出现了下行趋势。不过,2022年11月朔尔茨访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次破冰之旅,中德、中欧关系总体上呈现出止跌回稳的趋势。

 

目前来看,中德关系可能还没有到企稳状态,但处在一个积极回稳的阶段。未来一段时期能否从回稳走向回暖,还需要各方继续努力。就像前面所说,目前不管是德国国内还是国际环境,都有很多种杂音,中德关系要走向回暖,还是会面临很多挑战。


2024年4月1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上海与同济大学学生见面。图/IC photo

 

新京报:朔尔茨抵达中国的当天,伊朗对以色列发起报复性打击,双方争端再次爆发。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也仍是国际社会的焦点。这些外部冲突会如何影响到中德、中欧关系的发展?

 

郑春荣:中欧是世界舞台上重要的两支力量,在地区冲突和全球性危机的解决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朔尔茨此次来访,肯定也会和中方就这些冲突危机的解决交换意见。需要承认的是,在这些问题上,中德的看法可能会有些差异。不过大家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都不希望局势进一步升级,都希望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