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


武王墩墓发掘出土的漆盘。图/国家文物局


武王墩主墓是一座大型“甲字形”墓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地。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地下文物安全面临威胁,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9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指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系统的考古工作计划,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并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专家驻场指导发掘。


经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武王墩墓现保存有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整个墓园占地2100余亩。2020年9月起,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


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确认主墓(一号墓)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墓坑近正方形,边长约50米,墓坑东侧有长约42米的斜坡墓道。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填土层层夯实,夯层厚度15厘米至30厘米,每一夯层表面有密集夯窝。发掘出土有铁锸、铁夯头、箭镞等遗物。


武王墩墓发掘出土的铜钫。图/国家文物局


值得注意的是,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面积近150万平方米。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


椁室盖板上已发现近千个典型楚系文字


考古人员发现,墓坑中央建有“亚字形”椁室,四周分列8个侧室,椁室中部设有棺室,均由长条形枋木构筑,顶部覆盖多层盖板。


武王墩墓椁室布局(周边盖板揭取后)。图/国家文物局


考古团队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现场保护与多学科研究预案,目前已顺利提取443根椁盖板和盖板上覆的78条竹席。


据了解,考古人员在椁室盖板上还发现有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


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发现墨书文字。图/国家文物局


有专家认为,这些墨书文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文物局表示,考古团队已加固提取漆木器等脆弱质文物,在实验室内进行精细化清理和稳定性保护,并同步开展墓葬碳十四测年、木材树种鉴定、椁盖板墨书红外识别、漆器和纺织品材料检测与工艺研究、墓葬埋藏环境分析等多学科研究工作。


这些工作让考古团队已初步获得竹席和椁盖板的测年数据,确定椁盖板树种、漆器表面显色物质成分、部分纺织品材质和工艺等。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


武王墩墓发掘出土的木俑首。图/国家文物局


武王墩主墓体现楚国最高等级丧葬礼制


有考古专家指出,武王墩主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年代处在封建国家体系趋于解体、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以及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专家还表示,墓主人可能为楚考烈王。


国家文物局表示,将指导淮南市认真落实墓葬原址保护措施,协调公安、交通、文旅等部门,做好发掘和保护工作保障,积极谋划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此外,将指导安徽省持续推进武王墩墓考古研究,深刻阐释武王墩墓蕴含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灿烂成就,助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文物文化力量。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