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俞金旻 郭懿萌)4月18日,有网友发文称上海外白渡桥附近的苏州河里漂着大片死鱼。随后,上海市水管处社会管理科工作人员就此事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死鱼已打捞,疑市民放生所致。4月19日,记者就此事咨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副教授张旭光,对方表示,放生的鱼来源复杂,鱼本身可能不健康,进入新环境后也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死亡,“随意放生就是杀生。”


苏州河漂着大量死鱼。 图源:网页截图


张旭光介绍,鱼的生存受不少环境因子的影响,比如温度、盐度、溶氧等,“如果放生的环境与鱼原本的环境差异很大,会造成鱼类应激死亡。”一般来说,普通群众的自发放生在时间、地点甚至物种上都具有随意性,不仅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而且很有可能造成入侵种的引入,引起生态结构的改变。


与之相对应的是有组织的放生,即由渔业管理部门和科学研究单位共同参与的科学放生。科学放生基于人对放生水体环境因子的时空特征、渔业资源特征、放生鱼类的感觉行为发育特征、环境生理适应性等方面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同时需要管理部门对放生鱼类的来源和健康状态进行跟踪监管。“有组织的科学放生不仅能使鱼类更好地适应环境,也会对渔业资源的恢复或生态结构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


张旭光告诉新京报记者,放生的鱼类首先要是本土种,而且是对食物网的结构不会造成较大破坏性的物种,“一些肉食性、攻击性强的鱼类不建议放生,还有一些非本土种,或已经明确为入侵种的鱼类也不能放生,放生前需要咨询渔业管理或科学研究单位。”对于非渔业部门组织的放生计划,首先要向渔政部门申请报备,在得到许可的情况下,需要在主管单位的监管下,进行放生时间、地点和放生鱼种等相关方案的审批。对于放生的个体大小和数量,要依据渔业研究部门提供的建议进行,不能超出环境的承载力。


张旭光开展工作。 受访者供图


而一旦放生鱼类死亡后,要及时清理。张旭光指出,如果不及时清理,不仅会影响市容市貌,死鱼还会腐败、滋生细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个过程也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影响其他水生动物的健康,甚至对人类健康也产生间接危害。


编辑 彭冲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