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转暖,春鲜纷纷上市,很多人忍不住尝鲜心态,多吃了几口,不想却因此损伤了胃肠道。近期,医院诊室里,胃胀、腹痛、腹泻等患者多了起来。专家提醒,春天吃不好,当心肠胃“发脾气”。


胃病易在春天反复


“人们常说的‘春鲜’,民间多指春天特有的可食用类的非家常类菜品,北方常见的如蕨菜、荠菜、蒲公英、小野葱、榆钱、柳叶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李柏指出,中医认为,每个季节,无论人体还是植物,都禀受自然所赋予的相应特性。春天富有生升之气,食用春鲜有助于增加人们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缓解“春困”状态,且此前人们在“猫冬”的过程中,绿色蔬菜摄入相对较少,春季适当食用新产的绿色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有利于胃肠蠕动和消化。


李柏认为,春鲜虽好,但也应注意,尤其“老胃病”人群,更应谨慎食用。


春天与人体的肝脏息息相关,春天自然界木气旺盛,相应人体肝气也会旺。中医认为肝气克脾土,脾胃功能弱的人如果肝气太旺,脾胃也会受到伤害。因此,“老胃病”人群在春天病情更容易反复。


“在16日上午的门诊中,20多个患者有一半以上胃食管反流、胃炎反复的患者,还有部分胃溃疡反复的患者。”李柏指出,春鲜同样富有“生升之气”,吃春鲜会使人体的肝气旺盛,脾胃功能强的人受益良多,但素来脾胃弱的患者可能会诱发或加重不适。因此,不建议“老胃病”人群过多食用春鲜,特别是野生类的菜品。很多非家常菜的春鲜偏性较重,例如蒲公英性偏寒凉,不适合胃肠功能不好的人食用。


李柏建议,食用春鲜,尽量烹熟,可以与温和的食物一起食用,例如搭配家常米粥、小麦面等一起食用,注意食用时不能过量。对不熟悉的春鲜,建议食用前做足功课,了解食物的属性、特殊的烹制方法和食用注意事项等。


养肝护胃多饮温水


“春季养胃,一般通过养肝而间接的养护脾胃。”李柏提醒,春季肝气旺盛,脾胃虚弱的人也容易“上火”,且脾虚运化水液能力不强,很多人不喜欢饮水,还有部分人口干自觉“上火”后,习惯服用牛黄类苦寒的“去火”药,这样反而加剧了对脾胃的伤害。应通过适当多饮温水防“上火”,尽量避免进食寒凉食物或药物。此外,要调节好心情,舒畅的情绪有利于良好的脾胃功能;也可以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适当晨练,脾主肌肉和四肢,晨起运动也有利于脾胃的健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雪梅曾指出,春季养胃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防寒:春天忽冷忽热,不要让腹部着凉,应随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夜晚的时候更加需要盖好被子,如果腹部过度受凉也会导致肠胃疾病的出现,引发胃疼。


按摩肠胃:用手指用力揉按胃部,坚持大约两分钟左右,可有效减少肠胃的负担,操作方法为,躺平后,左右腿逐渐缓慢地抬起45度,坚持3秒后放下,重复10次左右,可以有效促进肠胃蠕动,减少便秘。


戒烟戒酒:烟酒对肠胃会产生一定危害,经常抽烟会导致肠胃黏膜受到刺激,久而久之会形成胃溃疡;饮酒则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如果一次性大量饮酒,可能引发胃出血。


清淡饮食:日常三餐尽量选择清淡的饮食,遵循定时定量原则,不要选择过硬或过烫的食物,以免损害肠胃健康。


饮食适量:食物进入胃内,对胃黏膜会造成一定刺激,虽然能够促进肠胃蠕动,但也会增加胃蛋白酶的数量,对溃疡病的愈合无益。因此,胃溃疡患者在日常饮食更要适度。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