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戴轩)4月19日,首都儿科研究所成功完成首例无管化自主呼吸胸腔镜下叶外型隔离肺切除术。无管化技术是指在围手术期避免插入各种管路,如气管插管、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可以极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加速患者的康复。


悦悦(化名)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发现左侧胸腔长了一个包块,这个包块有一根来自主动脉的异常血管,医生诊断为隔离肺,是一种先天肺气道发育畸形。


悦悦1岁时,父母终于下定决心手术。由于病变长在肺的外面,与肺不相连,医院胸部及肿瘤外科主任武玉睿与麻醉科主任潘守东带领团队详细评估,最终决定在不用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进行胸腔镜微创手术。


麻醉药通过静脉注入,患儿沉睡,之后医生在手术部位进行麻醉、建立切口、建立人工气胸,开始进行病灶切除。最后一针缝合结束,10分钟后,悦悦就苏醒过来,当天下午就恢复了进食。由于术中没有使用阿片类药物和肌肉松弛剂,没有导尿管和深静脉置管,术后也没有放置胸腔引流管,加速了悦悦的康复。术后第二天,她就出院回家了。


据了解,此前已有成人医院实施了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技术,也就是在手术中不进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该技术可节省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以及对患者术后进食的影响,可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该技术的应用为首儿所日后开展日间高级别手术打下基础,也为气道肿瘤等复杂疾病的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技术积累了经验。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