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4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检察公益诉讼助力噪声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2023年,最高检专题部署各级检察机关聚焦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办案工作。各级检察机关针对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等领域噪声污染问题办理公益诉讼940余件,有力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


噪声污染防治事关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机动车“炸街”、广场舞扰民、夜间违规施工等噪声污染问题反映强烈。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共4件,涉及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类型的噪声污染问题。


最高检指出,噪声污染具有瞬时性、流动性等特点,对调查取证的专业性要求高。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检察机关通过调配检察技术人员参与办案、邀请“益心为公”专业志愿者提供技术支持、借助技术取证设备等方式,高效完成超标噪声排放的取证工作。噪声污染问题较容易反弹,涉及行政部门多,需要构建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社会共治的噪声污染防治格局。典型案例还体现了检察机关推动噪声污染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徐向春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入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公益诉讼办案力度。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噪声污染防治制度短板和监管漏洞,推动更多地区完成噪声污染监管职责划定,建立健全长效噪声污染防治机制,推动噪声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