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丁爽)4月26日,中关村论坛“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的群访环节中,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对记者表示,任何创新技术都需要源源不断地创新人才驱动,加强脑机接口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势在必行。


据明东介绍,2017年,天津大学建立了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同时,天津大学向教育部专门提出申请,于2018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这是医学门类里的第一个工学学位,该专业是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医工融合领域的拔尖创新复合型人才。


目前,天津大学正在牵头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101计划”,统筹组织国内外相关兄弟高校,共同建好一流核心课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核心实践项目,构建学科融通、学制融通、课程融通、科教融通的长周期培养体系,推动智能医学拔尖人才培养中国方案落地见效。


2023年3月,由市政府主导,天津大学牵头的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简称“脑机海河实验室”)成立,当年5月,脑机海河实验室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指令集高速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


“脑机接口的两条路线——侵入式和非侵入式都有各自的长处与短板,非侵入式相对更加安全、便携、使用潜力更大、人群更加广泛,从长远看信号采集质量的差距不是根本性问题,能否实现全脑监测才是下一步亟待关注的重点。”针对非侵入式与侵入式之间在信号采集质量上存在差距,明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与此同时,明东表示,过去十几年之中,非侵入式可监测的精度实现了大幅度跃升,信号质量的问题不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可以被材料技术、感知技术的进步协同推动,“要公正地看待两条路线,他们都在向着克服短板、发挥长处的方向改进,两者殊途同归,最终一定会顶峰相遇。”


编辑 陶野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