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来临,天泰山慈善寺内三棵四百余岁的古楸树如期开出粉嫩的花朵,每当楸树开花时,当地百姓会到树下祈福,有“楸树开花,带福还家”之意。

 

今天,第四届楸树文化节在天泰山慈善寺拉开帷幕。本届楸树文化节现场,发布了多个以楸树花为原型的特色文创。此外,文化节期间,游客可现场体验来自石景山和海淀区的传统非遗项目。

 

4月28日,石景山慈善寺,市民在观看现场的非遗项目展示。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用楸树花制香、制茶,以“楸树花”为主题做文创

 

天泰山自然环境优美,山中遍布楸树,每年早春时节开放着粉嫩的小花,空气中弥漫着花朵香气。每当楸树开花时,当地百姓都会到树下祈福,有“楸树开花,带福还家”之意。

 

慈善寺内,院落里生长着三棵有400余年树龄的楸树,一树粉色的花朵在风中微微颤动。慈善寺文保所所长刘金铜介绍,本届楸树节有诸多以“楸树花”为主题的文创。

 

古道凝香——《福临》是由北京市级石景山区非遗项目“和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亮老师潜心研制的“古道凝香”系列产品,围绕“楸树开花,带福还家”的京西传统民俗,传承了京西民俗文化,弘扬着中华香道。以楸树花提炼精油、纯露与奇楠沉香为“和香”元素,依古法炮制和合而成,寓意花开富贵,福禄双临。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是由石景山区非遗项目“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第五代传承人李雅琪设计研发的,她根据楸树花独特的消炎祛火功效,设计研发了一款“楸花茶”。原料选用天然野生无污染无残留的楸树花,配以上等烘青绿茶,以花茶窨制工艺,巧妙地将楸树花的香甜与绿茶的清香相结合。

 

在慈善寺内门前广场山坡殿宇的前面,有一个小而精美的非遗项目市集,吸引了诸多游客驻足。市集上除了以天泰山、楸树为原型创作的文创外,还展示了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和香制作技艺、传拓、茉莉花窨制工艺暨茶文化体验、传统插花、木板烙画、紫砂陶制作、金镶玉、绒布唐工艺、花丝镶嵌等非遗项目。

 

记者了解到,本届文化节持续两天(4月28日—4月29日),每个非遗项目每天有15名免费体验名额,让市民游客踏春赏楸花的同时还能感受传统非遗技艺的多元魅力。

 

文化节期间,到慈善寺参观的游客可凭借入园门票在楸树院文化墙处参与抽奖活动,奖品为本届楸树文化节独家定制的限量主题文创,有楸树花香薰摆台、楸树花冰箱贴、楸树花扩香片等。

 

观众在观看老年时装秀表演。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三条古香道汇集在慈善寺,慈善寺古香道文化陈列馆今日揭牌

 

慈善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潭峪路天泰山西侧半山腰平台之上,是一座集佛、道、民间诸神为一体的寺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于1995年1月20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慈善寺是京西古香道上的重要文物标志,从乾隆时期起,如意礼忏钱粮圣会、鲜果圣会、放堂圣会等三十多档香会组织在慈善寺举行朝香盛会,是旧时京西著名庙会所在地之一。

 

民间香会和朝山进香的香客都是沿着古香道进入慈善寺的,现在成为了民俗文化的历史见证。自古就有南、北、由南向北三条古香道循山而上,最终汇集在慈善寺。

 

今天,石景山区为新升级为备案博物馆的慈善寺古香道文化陈列馆揭牌。

 

据介绍,馆内藏品主要以文物古建、彩绘、砖雕等为特色,其中彩绘、砖雕、瓷器、铁器以及匾额等品类,反映自明正德年间至民国时期西山永定河地带的文化发展脉络及历史变迁。

 

4月28日,嘉宾为慈善寺古香道文化陈列馆揭牌。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慈善寺文保所所长刘金铜介绍,寺院内均为硬山顶建筑形式,文物保存完好,古韵十足,“据史料记载,大悲坛的彩画、壁画,最后一次修缮是在1800年,到目前已有200多年了,保存得十分完好。”

 

慈善寺古香道文化陈列馆顾问、石景山区政协原常务副主席陈国华告诉新京报记者,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于1912、1917、1924年三度在慈善寺隐居,“还有一次是路过,在香山和蒋介石开完纪念孙中山的会议,他骑着小毛驴儿又到这儿来了,所以严格算起来冯玉祥将军和慈善寺有四次缘分。”陈国华说。

 

市民参观慈善寺内的冯玉祥事迹陈列馆,该处曾是冯玉祥将军当年的隐居之所。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陈国华说,冯玉祥在这里有很长的故事,他共留下六处珍贵的摩崖石刻,在慈善寺将军亭东面刻有冯玉祥亲笔书写的“勤俭为宝”和“真吃苦”等摩崖石刻。“冯玉祥书写这些石刻是为了起到教育意义。”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陈静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