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在一个封闭空间内完成了悬疑和喜剧的巧妙融合,在叙事上还制造了多层反转。


由丁晟执导,杨幂、于谦、田雨、余皑磊、李九霄主演的悬疑喜剧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将于5月1日在全国上映。与丁晟以往执导作品强烈的硬汉、动作风格不同,《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将故事设定在一个戏院内,四个互不相识的人在戏院后台库房分赃,竟意外牵扯进一桩命案,在一个封闭空间内完成了悬疑和喜剧的巧妙融合,在叙事上还制造了多层反转。


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导演丁晟坦言,自己不想重复风格,想跟自己较下劲,看看自己在编故事方面还有多少可能性。这部戏基本没有太多动作,主要靠文戏支撑起故事,推动戏剧冲突。这也是他执导影片中台词量最多的一部戏,剧本有52000字,写完就摩拳擦掌想赶快拍出来。


这部戏丁晟身兼导演、编剧、剪辑三职,他陶醉于每个环节,丁晟强调,“这是我作为编剧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次,也是我作为导演最高效最爽快的一次”。以前他有时候拍完片子没信心,觉得遗憾挺多的,但这次他对成片比较满意,一直有信心,“作为创作者的角度,这次真的是拍了一个爽片”。


以下为丁晟导演自述:


开始什么都想到了,编剧的乐趣就没了


虽然我以前拍了很多动作片,但我平常看片子,特别喜欢看那种剧情类、故事性特别强的电影,也一直想找机会拍这样的片子,没有动作,主要是讲故事。


真正的契机其实是在疫情期间。当时拍不了片子,但我又有创作欲望,就安安静静地想到底怎么讲故事。我知道我很能编故事,那么能编到什么程度,就想跟自己较下劲,看看自己在这方面到底还有多少可能性。


正好当时我在一个创投上看到一个项目叫《山雨欲来风满楼》,讲四个人在一个川剧剧院里分赃,最后这四个人全死了,是个悬疑片类型。我就把这个项目的导演兼编剧修潇楠拉过来,一起编故事。


我本身也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当老师,有个叫王航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拍了一部20分钟的短片就叫《火锅》,讲几个人一边吃火锅,一边分赃。大家都爱弄这种题材,我觉得也挺有想法,就把他也拉进了编剧团队,我们三个人就凑在一起出点子。


一开始我们聊的时候有点聊不下去,因为每出一些想法大家都有分歧,都有自己的喜好,后来我说,那就停,我来写,成了就干,要是这事儿不成,就当锻炼脑子了。我执笔写了两个月,加了好多新元素,原来两个本子里的那些人物都没有了,完全是新设定的人物,把它变成了一个喜剧。


其实我以前拍片子也经常拍有喜感的东西,就算《解救吾先生》,是一部犯罪片,也在悬疑里面加入了很多幽默元素,我不认为这两个类型在一起就特别拧巴,或者说会彼此消解,写好了就不消解。每个人写剧本对喜剧的理解都不一样,我提笔写的时候,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能不能趟过去,就往前尝试,你要说现在先预判困难,那你没法干。


丁晟导演表示,这次拍摄采用顺排,20天就顺利拍完。


这是我所有作品中台词量最多的一部戏,我故意写了好多台词,我记得剧本有五万两千多字,台词量没统计,因为剧本中有好多对于表情、动作、环境的描述,不全是台词,但是台词量毫无疑问很大。大家看到的这个版本,我还是剪掉了一些台词,我想拍一种感觉,虽然是说话,但是很紧张,不是靠肢体、动作、打斗营造的紧张,而是在台词交锋里面出现的,甚至有点危险的气氛。


另外,我试图写出一点我想要的那种喜感,因为台词对讲故事帮助非常大,我希望随着故事推进出现喜感,而不是说这是一个演员表演喜剧,让大家一笑的一个段落,我从来都没有往那方面去理解喜剧,所以说台词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是在想拿捏这个片子里面台词的味道,语言的特色是什么?我觉得我还是找到了,一旦找到了写得就特别顺。


影片故事设定在戏院,片中有很多戏曲元素,既符合场景特点,又可以推动剧情发展。


剧本里有几句很重要的词,比如“一道血”是我编的一句词,我觉得需要有一句江湖上感觉歃血为盟的这么一句词,但是又不能太常见。还有片中戏曲人物唱的很多词,关公的“一念之间,黑暗光明”,完全是我设计出来的,几乎是整部片子的主题。包公唱的“没人能逃过我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看分明”,是我编的戏词,我让演员按韵来唱。


我写东西就是要随时激发自己的灵感,你要一开始就什么都想到了,编剧的乐趣就没了。我知道,在一个封闭空间讲故事,一定要最充分地去利用屋外的空间,这是我一开始就想得很清楚的。故事设定在戏院,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这个环境,外边唱戏的人一定要进来,甚至(剧院中)打麻将的人都对主线构成干扰。


我们常说事不过三,我就选了三个观众都比较熟悉的经典戏曲人物时迁、包公、关公突然闯入来搅局,干扰故事线。而这三个戏曲人物其实和主角干的事儿是相关的,两者咬合得比较好。最后,我还加了一番儿,揭秘戏曲人物的另一层身份。我写到这的时候,真的是突然灵机一动,有一种爽感,就在想还有什么可能性,这个故事还有什么讲法?你要最开始全设计完了,就不好玩了。


于谦非常专业,杨幂带表演老师要求高


片中九饼(于谦饰)、发财(余皑磊饰)、七万(李九霄饰)、幺鸡(杨幂饰)几个角色名字,没有特别的含义。比较清晰的就是“发财”,这是他心中想要的东西。“九饼”我想要一种老江湖的感觉,懂的事情最多,9是最大的个位数,如果叫九万,感觉有点愣,九条拍出来不好看,九饼的识别度比较高。“幺鸡”我是觉得那张牌好看,看上去很单纯,其实就是个假象。


丁晟正在拍摄现场讲戏。


写剧本的时候,这些角色在我脑子里就已经活了,虽然我不确定这些演员是否有档期或有兴趣,但是我写剧本的时候很有爽感,很快乐,写出好戏的感觉,就是摩拳擦掌想赶快拍出来。


余皑磊饰演发财,这是他继《解救吾先生》《英雄本色2018》后,第三次与丁晟导演合作。


这部戏里的演员,除了余皑磊之外,都是在电影中第一次合作。余皑磊我之前合作过两次(《解救吾先生》《英雄本色2018》),我一直认为他是个非常顶尖的演员。第一次合作《解救吾先生》的时候,我拍了一段时间,觉得这家伙戏真不错,就给他加了一段台词。他饰演的角色问刘德华饰演的吾先生,你觉得我能演戏吗?刘德华说,我觉得行。余皑磊又问,你觉得我能成大明星吗?刘德华说,有机会。我只要有合适的戏,就希望让更多人能认识余皑磊。所以我写发财这个角色的时候,就是按照余皑磊写的,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谦饰演九饼,在丁晟看来,于谦对电影的理解非常专业,投入程度也非常高。


九饼这个角色,我也是按照对谦哥的感受来写的,谦哥也觉得合适,挺像自己的某种劲儿,比如我剧本里描述的人物的状态,说话的感觉,但是这个角色也不是他自己,还是要塑造人物。我们聊得挺好,一聊我就觉得特别对,我其实最初特别怕,比如作为曲艺演员,就是玩票,但是一聊我发现谦哥曾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过导演,他对电影是很敬畏的,对电影的理解非常专业,投入程度也非常高。


杨幂饰演幺鸡,是一个性格上前后反差特别大的角色。


我和杨幂很早以前拍广告合作过,这次也是想尝试一下,幺鸡这个角色在戏里前后性格反差特别大,杨幂首先形象很符合,她能不能演到我要的那个程度就得合作着看,尝试一下。李九霄是余皑磊推荐的,我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我写剧本的时候唯一空缺的参考人选就是七万。田雨(饰演付主任)以前影视作品出现的状态就很符合这个人物,我也是托朋友找到的他。


李九霄饰演七万,是余皑磊将他推荐给丁晟。


本来这部片子我想让演员都说云贵川口音,我写剧本的时候是按四川话的味道写的。后来大家讨论了一下,一是觉得说四川话有可能会影响表演,因为大家没有长时间在四川生活的体验,在表演的时候就多了一个分神的可能,另外一个是太有地域色彩的语言会拒绝一部分观众。后来干脆这样,只有余皑磊饰演的发财全说方言,李九霄饰演的七万一半方言一半川普,谦哥和杨幂以普通话为主夹杂着方言,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听觉感受,就挺江湖的。


这部戏是冬天拍的,每天摄影棚里的火锅味特别呛得慌,又不敢用抽风机,否则把暖气也抽走了,所以点上火锅之后,我们得先咳嗽一会儿,适应了才能演戏。后来我们专门配的微辣的底料,完全不辣也不行。


每天收工以后我就回去弄剧本了,因为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想法调整,后面要有接应,好多人说伏笔接得挺好,这就是我功课做得比较好。这时候演员在干吗?演员在聊戏,这也是让我特别感动的。


据我所知,杨幂每天回去,跟她的表演老师要对第二天的戏,包括判断对手演员会说什么,她的反应都做好,第二天来一看她就是有充分准备的。杨幂这次在剧组自己带了个表演老师,她对表演有更高的要求。谦哥会跟余皑磊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聊第二天的戏。所以每天早晨开工前半小时,我都是收获他们昨天晚上想法的时候,有好想法我就拿来用了,没好想法今天就干着看,可能在过程中碰撞出来。


所有人其实提供了一个挺好的创作氛围,这就是我觉得这个片子特别有爽感的地方。这部戏我们20天就拍完了,关键是每一天都能出个好戏,大家那种收获感特别好。杀青的时候,所有人都有点意犹未尽。


找上百位普通观众做问卷了解感受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是我创作的第10部片子,这10部片子中有9部(除了导演处女作《大惊小怪》)我是身兼三职:导演、编剧和剪辑。我做事比较拙,比较喜欢自己干这三件事儿,可能我只要干电影,之后还会一直这么干。


丁晟这次拍摄,一共写了95场戏,3640个镜头,剪辑了17版。


这次的片子跟以前不太一样,我以前经常说我最喜欢剪辑这个环节,但这次我基本上陶醉在每个环节。这是我作为编剧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次,也是我作为导演最高效爽快的一次。


这个片子我一共写了95场戏,我跟摄影师商量能不能有95种拍法。其实每场戏的情绪不一样,在整个故事里面完成的任务不一样,后面承接的事儿也不一样,观众看到好多所谓的反转,它带来的变化不是同一方向,就不能让观众完全看到。所以从影像的角度来说,有的时候要暗示,有的时候故意不暗示,有的时候要接近人的心理,有的时候让观众看不出人的心理。有的时候画面中人物比较近,想造成紧张感,机器要动起来,有的时候我们故意调度人物在空间里面让他们动起来,真的是每场戏都研究不同的拍法。有一场戏镜头来回旋转,观众看着可能有点晕,这是我们故意设置的,因为上一场戏比较静,我们就要让观众一直有新鲜感,但是它其实又是和情绪吻合的,任何一场戏的拍摄方式都根据这场戏的情绪走。


这部戏是我第一次完全采用顺拍方式,故事讲到哪就去拍哪。我们在中影一个摄影棚里搭了一个戏院作为主场景,又在角落上搭了一个两居室(片中田雨饰演的付主任的家),从戏院出去,走10米就进了两居室。最重要的是,演员的休息室也搭在摄影棚里,我们给5个演员搭了帐篷,所有演员全天可以不出棚,想歇一会儿,在帐篷里就能休息,出来右拐是戏院,往左拐就是两居室,都紧挨着。


不管对导演还是演员,还是作为我另外一个编剧的视角,因为顺拍随时有变化,往后必须要有伏笔去接住这个变化,还要保证故事的完整。所以,我白天一边拍,晚上还要修改剧本,这个创作过程很享受。我特别不喜欢现场每天生产,按剧本完工,像完成一个生产任务。每天有创作的感觉多好。


在已经创作了10部作品的丁晟导演看来,这次拍摄《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是他作为导演最高效最爽快的一次。


还有就是剪辑,这个片子的剪辑我差不多用了四五个月。剪辑的时候,我其实还在改剧本,剪辑其实是修正我最早对这个故事的判断,能修复好多东西,第一能调节奏,第二能修复一些我认为不满意的表演,还会找到电影的风格感。


目前上映的版本是我标注的第17版,第一版剪完了是140分钟,现在是128分钟。有的时候我不是为了剪短,是为了戏好看。我在剪辑的时候唯一参考的是什么?普通观众的判断。任何所谓的专业人提的意见我都不听,我这人比较轴,当然有些人真专业,有些人假专业,我先把它放一边。因为我们做过几次观众测试场,找上百位普通观众做问卷,了解他们看片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对哪个地方感兴趣,我要强化,对哪个地方稍微有点走神,我想办法弥补,因为后期能想好多办法。


我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比较理想的一个版本,再短一秒都短不了,中间有些版本我是每场戏抠出来一秒,甚至有场戏抠出来几帧,调得非常细。这个片子一共3640个镜头,镜头量很大,我是想让观众得到的信息量大一点。从我作为创作者的角度,这次真的是拍了一个爽片。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