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4月29日举行,其中,围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发布5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系列国际先进成果、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等。

 

重大科技成果一: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系列国际先进成果

1.用“最亮”的光看“最小”的世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增强器出束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追光不歇 透见生命——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

发布单位:北京大学

3.逼近绝对零度——自旋超固态及其巨磁卡效应的发现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把地球装进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开源发布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已经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涌现出一批国际先进的原创成果。正在加快建设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其二级加速器——增强器已经建设完成、成功出束,距离发出“最亮的光”越来越近。

 

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成功研制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解析航天员皮肤细胞结构和代谢成分等信息,为未来利用中国空间站平台开展航天医学和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如何不用氦元素实现极低温制冷,是科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依托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首次在实际材料中发现自旋超固态,可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原理极低温磁制冷工质,为解决人类深空探测等领域的极低温制冷难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布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反演地球的过去,观察地球的现在,预测地球的未来,为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提供决策依据。

 

重大科技成果二:让激光步调一致——相位同步可重构莫尔纳米激光器

发布单位:北京大学

 

纳米尺度的激光器是未来光电集成芯片的核心器件,对发展低能耗和高算力的信息科学技术至关重要。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首次提出了结合莫尔条纹和纳米激光技术的莫尔纳米激光器,实现了纳米激光器的相干可重构功能,为探索更小、更智能、更强大的激光光源开辟了路径。

 

重大科技成果三:存储与计算的深度融合——存算一体智能芯片

发布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

 

AI模型所需要的算力每100天就要翻一倍,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算力需求,传统的数据计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对更高智能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清华团队研制的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存算一体芯片,全面突破了传统架构下的能效瓶颈,在人工智能运算场景下,简化的系统架构不仅助力运行效率提升,更让功耗大幅下降。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文明新时代,为高算力芯片发展提供新路径。

 

重大科技成果四:改写基因密码——新型蛋白聚类方法实现碱基编辑技术创新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碱基编辑被视作下一代基因编辑技术,相较于现有其他基因编辑技术,它更为精确,可以对DNA或RNA上的特定碱基对进行编辑修改。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首创了人工智能辅助的基于结构的蛋白聚类方法,突破了碱基编辑工具酶来源受限的卡点问题,开发了碱基编辑器CyDENT,其成果将对农业育种、精准医疗领域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

 

重大科技成果五:探索发育奥秘——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

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嵌合体实验是评估胚胎干细胞发育潜能的金标准。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研究团队首次成功构建了高比例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出生存活嵌合体猴,证明了灵长类的胚胎干细胞可以高效生成嵌合体,在灵长类干细胞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工作也为遗传修饰模型猴的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