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天坛公园附近,有一座名为同兴和木器店旧址的百年建筑,经过里里外外的修缮,最终有望在8月再次对外开放。5月9日,北京市住建委官网发布《北京市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这是近年来北京出台的首份针对历史建筑修缮的技术导则。新京报记者探访的同兴和木器店旧址的修缮技术和经验就是撰写《导则》的重要参考案例之一。

 

为何要针对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出台技术导则?和文物建筑修缮有哪些不同?北京市住建委保障房标准与评审处副处长郭伟明、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所长张越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解答。

 

同兴和木器店。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现场:百年中式洋楼修缮后依旧很民国

 

同兴和木器店旧址位于东城区金鱼池中区3号,一栋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矗立在路边,楼正面的石头牌匾上,由右至左分别刻有“古玩”“同兴和”“木器”字样。走进院内,还可见两栋一层建筑。


同兴和木器店。新京报记者 陈超 摄


同兴和木器店旧址始建于1923年,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铁艺雕花雨水斗、精美的砖雕纹饰,建筑处处彰显中西合璧的民国风格。

 

据公开资料显示,同兴和木器店的历史,要追溯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当年,一位姓程的木匠创办了一家木器作坊,起初由于只做硬木马鞍。清朝衰落后,宫廷造办处的能工巧匠相继流落民间,另谋生计。同兴和招收了一批造办处的木匠,开始改做硬木家具。由于选料精细、技术精湛、做工考究,同兴和在行内声名鹊起,生意越做越红火。上世纪20年代,同兴和在天坛北侧晓市大街建起一座二层小楼,作为售货门面,雇有员工近三百人,盛极一时。

 

“这栋建筑整体造型沉稳,细部雕刻精美,是一栋技艺多样的中式洋楼。”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所长张越介绍,2019年11月,该建筑被市规委公布为首批历史性建筑。2022年2月,这栋历经岁月洗礼的合院式历史建筑启动修缮,2023年修缮完成,并在同年8月迎来首次展览。

 

修缮后的同兴和木器店旧址内部。新京报记者 陈超 摄

 

张越说,百年同兴和木器店旧址的修缮,也为北京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积累宝贵的经验,为此次《导则》的出台提供了重要的案例参考。

 

专家:修缮历史建筑,一些传统工艺要坚持

 

站在百年同兴和木器店旧址独栋二层的中庭里,从房梁、梁柱、墙面、地板,再到挂檐板、横披窗、栏杆、隔扇窗这样的细节,都体现着民国建筑的风格。“在修缮的过程中,对于有价值的部位,强调了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的运用,以及传统形式的展现和保护。比如,旧址的地砖是和故宫同款。隔扇窗采用了传统的海棠雕刻设计。”张越告诉记者,合院式历史建筑的有价值部位点位多、形式多样,包括砖雕、脊饰、大门、门簪、廊心墙、象眼、什锦窗、支摘窗、看面墙等,这些建筑部位的纹饰、色彩、材料或工艺等,能体现建筑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或社会价值。

 

同兴和木器店的地砖。新京报记者 陈超 摄

 

此次出台的《导则》,也明确了维护修缮合院式历史建筑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尽可能保留其有价值部位(构件),并采用同质材料、原形制、原工艺修缮。

 

张越称,依据《导则》在修缮材料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原有建筑构件和材料,且旧材料、旧构件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若确实无法取得同质材料,应采用相似质感、颜色等性能的类似材料,确保修缮风貌协调。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所长张越向记者介绍同兴和木器店旧址修缮详情。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在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工匠的技艺也至关重要。为此,《导则》明确,合院式建筑的建造方法和有价值部位加工工艺精细,充分体现了工匠的传统技艺,在修缮时,要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做法。记者看到,《导则》甚至逐一列举出修缮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同兴和木器店旧址在修缮的过程中,即便是铁艺雨水管的修缮,也专门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操练。希望这份《导则》能够引导工匠,在鼓励他们采用一些新技术方法修缮历史建筑的同时,一些精良的传统工艺还是要坚持下去的。”张越表示。

 

官方:出台首份《导则》推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为何专门出台这样一份《导则》?历史建筑修缮和文物建筑修缮在技术上有何不同?

 

北京市住建委保障房标准与评审处副处长郭伟明介绍,目前文物建筑和老城保护房屋都有相关的修缮规定或技术标准,为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要求,在总结已实施的《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等标准的基础上,近年开始分类别、分阶段启动北京历史建筑修缮标准的研究。“北京历史建筑可以分为合院式建筑、近现代公共建筑、工业遗产、居住小区和其他建筑等五类,其中,合院式历史建筑有520座,占到了49%,鉴于其数量多、年代跨度长、历史功能多样,所以首先开展了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的研究。这次推出的《导则》是我们推出的系列导则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有效保护合院式历史建筑价值和特色,消减安全隐患,提升基本使用功能,促进历史建筑的合理使用。”郭伟明称,合院式建筑是采用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群,多数散落在历史文化街区,是体现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代表。通过首份《导则》的出台能够推进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对北京市传统风貌保护、历史文脉传承、居住环境品质提升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二者的修缮保护有何不同之处?郭伟明表示,合院式历史建筑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信息,虽然相较于文物建筑保护价值低一些,但也应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北京市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规程(试行)》提出,维护修缮是指按照最小干预原则,对历史建筑主要立面和有价值部位的受损部分进行加固和修补,在最大限度保留历史真实信息的前提下,适度满足现代使用功能需求的行为。此外,郭伟明称,在目前已挂牌的合院式历史建筑中,400余座为传统民居,且多数仍有居民居住,对其修缮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历史价值,还应通过功能改善和环境提升,适度满足居民现代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历史建筑的合理有效利用。这也是为何这次《导则》提出,对于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非历史建筑或历史建筑非价值部位的维护修缮,可在与历史建筑风貌协调的前提下,考虑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