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密云水库鸟岛迎来新生命,上千只幼鸟破壳而出,在鸟窝中等待父母觅食归来。幼鸟的诞生,让占地165亩的鸟岛格外热闹,悦耳的鸟鸣如同一首动听的乐曲在鸟岛回旋。预计本月底,密云水库鸟岛幼鸟数量将达到4000余只。

 

鸟儿选择密云水库栖息、繁殖,与水库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监测数据显示,密云水库地区已发现记录鸟类235种。


5月20日,密云水库鸟岛,苍鹭、白鹭、鸬鹚等鸟类择枝筑巢、育雏。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2月底候鸟开始回归,众多雏鸟已破壳而出

 

密云水库位于华北北部的燕山群山丘陵之中,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随着近年来密云水库推进水库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库区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系统也更加健康稳定,密云水库已成为众多鸟类的“家园”,鸟岛则是鸟儿在密云水库栖息的主要区域之一。

 

鸟岛位于密云水库西南,树木繁茂,紧邻水源,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尚未走近鸟岛,便可闻得此起彼伏的鸟鸣,其中以苍鹭、白鹭、鸬鹚的数量最多。鸟岛的树木枝杈上,鸟儿们搭建了一个个鸟巢,雏鸟探着小脑袋“嗷嗷待哺”。空中,鸟爸爸、鸟妈妈衔来树枝稳固鸟巢、寻来小虫抚育雏鸟,有的“家长”则一个俯冲扎入水中捕鱼。栖息在鸟岛的鸟类虽多,但现在它们都各自有了“地盘”,过得相安无事。


小鸬鹚将嘴探进大鸬鹚口中取食。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副所长王群说,2月23日,巡视人员发现今年第一批约60余只苍鹭飞抵鸟岛,拉开了候鸟回归的序幕。从2月底至4月初,鹭类、鹤类、雁鸭类等候鸟陆续返回密云水库。苍鹭、白鹭、鸬鹚等鸟类会在鸟岛上择枝筑巢、育雏,而白枕鹤、丹顶鹤、大天鹅等鸟类休息、补充体力后会继续向北方迁徙,寻找适宜的繁殖地。

 

寻找伤鸟、记录繁殖,不同时段观察重点不同

 

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为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密云水库管理处开展了鸟类栖息地生态功能提升等示范项目,动态监测调查水库水鸟群落结构变化。

 

水生态所水生态管护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观鸟。观鸟镜、望远镜是管护员的常用装备,迷彩服是他们的工作装,为的是能够在观鸟时和自然环境尽量融合,不打扰鸟儿的栖息。

 

观鸟时间长了,管护员们总结出密云水库候鸟的迁徙规律。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水生态管护员孟子游介绍,大概三四月,鸟类开始进入繁殖期,4月15日左右,管护员们发现了第一批破壳而出的雏鸟。


飞行中的苍鹭。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5月开始,是鸟类的孵化期,在一个月左右时间里,大部分小鸟完成孵化。6月,鸟爸爸、鸟妈妈开始教小鸟捕食和飞行技巧,锻炼小鸟的觅食能力。接下来的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都是小鸟学习觅食和生存技巧的时间。8月到9月底,大鸟迁徙,小鸟也具备了飞行和独立生存的能力,便会带着它们迁徙,次年2月会再飞回密云水库。”管护员袁野说。

 

在鸟类迁徙、栖息的不同时间段,管护员的观测重点不尽相同。袁野说,苍鹭等“急先锋”首批回到鸟岛,接下来便是鸬鹚,“鸬鹚又名‘鱼鹰’,是一种比较好斗的鸟,它们喜欢旧巢,所以首批回来的鸬鹚会有与苍鹭争夺鸟巢的情况。”其间,管护员巡视时会重点观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是否有鸟类在“争地盘”时受伤或者从鸟巢跌落。从4月开始,管护员会重点选择几个鸟巢,记录鸟儿何时繁殖、幼鸟何时孵化。5月到6月,管护员会观察幼鸟破壳而出的时间,大鸟何时捕鱼、幼鸟何时开始离巢、何时回巢等,为鸟类保护完善基础数据。

 

8月,候鸟陆续离岛,开启新的旅程,管护员用红外相机记录迁徙的时间段。9月到11月,鸟岛大部分候鸟完成迁徙,管护员依然会上岛巡视。“有时候会发现留在密云水库的鸟,可能是因为这里生态环境好,鸟儿选择安家,所以我们也得做好观察和分析。”袁野说。


王群介绍,在具体监测中,他们将人工与设备相结合,根据留鸟及候鸟活动特点、规律,综合运用鸟类AI智能监测系统、红外相机、触发式红外监测仪、观鸟镜、望远镜等设备,详尽记录鸟类发现时间、种类、数量,繁殖季产蛋、孵化、育雏等情况,掌握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为密云水库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在鸟类资源调查中,我们一直在做积极探索。近年来,通过卫星遥测技术,进一步掌握了鸟类在密云水库的活动规律和对栖息地的需求,逐步建立起密云水库流域鸟类重要栖息地质量评估体系。”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环境科科长黄楠说。


生态管护员综合运用各种设备,监测记录鸟类数据。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密云水库地区已发现记录鸟类235种

 

鸟儿选择密云水库栖息、繁殖,与水库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在密云水库水生态所的标本室里,陈列着100多种取自密云水库的植物标本,其中不乏水杉这样的珍稀植物。水杉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目前在密云水库仅发现两株。王群说:“水杉处于植物界顶端,其能够在密云水库地区存活,并且长势良好,也充分说明水库的生态环境非常好,适宜水杉的生长。”


标本室里陈列的水杉标本。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根据生境、海拔、植被等环境因子,2023年,管理处在水库流域设置了16条样线和15个样点,综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对内湖、清水河、小漕村、调节池等地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据统计,自2019年开展系统监测以来至2023年底,密云水库地区已累计增加鸟类45种。

 

监测数据显示,密云水库地区共发现记录鸟类235种,不仅全面涵盖苍鹭、白鹭、骨顶鸡、赤麻鸭、北红尾鸲等密云地区常见鸟类,还记录到丹顶鹤、东方白鹳、大天鹅等14种国家一级、3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栽植湿生植物,可以有效摄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同时为鱼类、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生态效益显著。”水生态所副所长刘磊说,除了开展鸟类栖息地治理提升项目,管理处还采取搭建“本杰士堆”及自制鸟巢、鸟类及哺乳类等野生动物救助、水源涵养林抚育等多种措施,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