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田新娜  摄影/陈国钏

 

世界潜水之父雅克库斯托曾将这片土地称为“未曾受过侵犯的艺术品”。的确,提起马来西亚的仙本那岛,热爱潜水的人会纷纷浮现出向往的表情。

 

仙本那位于沙巴州东海岸,马来西亚与印尼、菲律宾的边界地区。仙本那的原名是Tong Talun,意思是“森林的终点”,在英国人登上此地后才为它起名为“Semporna”,是“完美”之意。仙本那一带共有49座岛屿,诗巴丹岛、马打京岛、卡巴莱岛、马布岛、西布安岛等等,都享有着天赐的富足。

 

 

巴夭族是仙本那的主要族群,分为海巴夭族和陆巴夭族。陆巴夭族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登上陆地,在沙巴州定居下来,过着稻作与养牛的生活。因为精于骑马,陆巴夭族还有一个绰号叫做“东方牛仔”。至于海巴夭族,他们是属于海洋的,潜水、捕鱼,他们在海上漂流的生活已经延续了数个世纪,常常被称为“海上游牧民族”、“海上浪人”和“海上吉卜赛人”。

 

海巴夭人是没有陆地拥有权的,世代以来,海巴夭人都以海为家,只有大海才可以让他们自由地游弋。在海巴夭人的世界里,他们相信自己和大海有一种复杂的联系,海洋是变化纷繁的生存实体,而水流、潮汐、珊瑚礁、红树林都是有灵魂的。

 

 

因为整日和水打交道,海巴夭人在学会走路之前就先学会了游泳。他们的海中技巧被大部分马来西亚人、苏丹人所敬重——他们需要巴夭族人来建立和保护海上贸易路线。因为潜水是每日必需的活动,海巴夭人自幼便有意弄破了耳膜,以适应海水的压力。“你的耳朵和眼睛会流出血来,由于眩晕,你必须躺上一个星期才能活动。之后你潜水就不会感到痛楚了。”所以当走进海巴夭的村子,你会发现大部分老年海巴夭人的听力都不好。

 

潜水时,他们戴着手工雕刻的嵌着玻璃镜片的木制潜水镜,并用由船骨、橡胶轮胎和金属碎片制成的刺枪进行捕猎。海巴夭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潜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水里去,寻找珍珠以及海参——它们是海巴夭族的美食,并作为商品交易了几个世纪。

 

 

在巴夭语中,里巴是“船”的意思。里巴船通常是用木头做成的,船身大约宽1.5米、长15米,船头高耸起来有点神气的样子。有的里巴船长得很朴素,有的则会被主人绘上五颜六色的彩带和图案,仿佛骄傲的座驾一般。里巴船和海巴夭人的关系更像是家人。海巴夭人每天都生活在船上,一条里巴船就是一个家庭。平时上岸只是为了卖掉捕到的鱼来换取生活必需品,如米和淡水等。

 

里巴船上的装备齐全,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简便油桶、黑色汤锅、塑料器皿、油灯,甚至有的船上还会养着小小的一盆植物。如果一名海巴夭男子想要结婚,首先必须拥有自己的里巴船,才有资格迎娶爱慕已久的未来伴侣。

 

 

在流浪中,海巴夭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一个典型的海巴夭组织由3条到10条小船组成,一起行动的时候也能互相守望着。几百年来,海巴夭人安静地生活在大海深处,成为人类默默无闻的一群,他们恬淡平和、无欲无争,就像他们祖辈漂荡在大海上的小船和海上村庄一样,远离尘世、与海交融。

 

白天,当男人们出海之后,女人们就会待在家里养护出海的船只,孩子们则在里巴船周围的海水中嬉戏;当夜幕降临,大家把小船停靠在小岛背风处的红树林里,在船尾升起小火堆,烤制收获的甲壳动物,烹煮小型的软体动物。妇女和孩子还会一边仰望星空,一边浅吟低唱。漂泊的日子中,聚集最多里巴船的日子就是每年4月在仙本那举行的里巴彩船节,那可是巴夭族的大日子,各种“花枝招展”的里巴船犹如待嫁的新娘,纷纷拥在一起,难得地比美一番,同时让人羡慕的还有海巴夭人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

 

 

海巴夭人生活在马来西亚,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国籍归属,因为很多海巴夭人是从菲律宾逃难来到这个远离现代文明的“世外”之地的。因为历史太久远,早已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来源。无国籍的状态导致海巴夭人至今没有马来西亚的国家公民权,始终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处于无人关心、贫穷且受歧视的状态。海巴夭人不受其他族群欢迎,包括他们的“至亲”陆巴夭族人。

 

没有国家,没有合法的公民身份,无法享受到马来西亚所提供的教育权利。海巴夭人只是静静地沿袭着祖辈留下来的、鲜为人知的海洋生活模式,以海为家,四处迁徙,过着不折不扣的海上“游牧”生活。海巴夭孩子的失学率非常高,有的人几乎一辈子都没进过学校,划船去最近的学校也要花整整一上午的时间。这里的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多大岁数。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1.06月刊

 


来源:文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