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5月21日,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对外发布2024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艾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规范诊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的带领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在《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正式发布2024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024版《指南》包括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标准、常见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免疫功能重建不全、艾滋病相关肿瘤、HIV母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HIV暴露前后预防与阻断、HIV感染的全程管理等14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对HIV抗病毒治疗(ART)、机会性感染、HI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全程管理等内容进行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章节,首次提出“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最终形成49条诊治方面的推荐意见。


为提高对艾滋病的早诊水平,针对HIV感染的核酸诊断标准,新版《指南》首次在国内外明确1000拷贝/mL的阈值,为临床提供更为精确的判断依据。新版《指南》强调,所有HIV感染无论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低,均建议尽早开始ART,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条件患者建议快速启动ART(确诊后7天内)或确诊当天启动ART。在抗病毒治疗监测方面,首次增加关于“一过性病毒反跳(blips)”和“低病毒血症(LLV)”的概念及临床处理的内容。


此前发布的2021版《指南》中,首次提出HIV感染全程管理的概念,2024版《指南》对全程管理关注的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大幅度更新和修订,强调所有HIV感染者均推荐按照全程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首次提出HIV感染脆弱人群的概念,脆弱人群主要包括: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儿童患者,孕妇,晚确诊的患者,具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高度抑制的患者如CD4+T淋巴细胞计数<50/µL,ART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患者。对这类患者要更为积极地进行ART,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多学科协作。


李太生表示,2024版《指南》的发布对于推动艾滋病临床诊疗规范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我国艾滋病诊疗水平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将继续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适时对《指南》进行更新修订,确保其与时俱进,有效应对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挑战。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