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22日,根据申银万国2021行业分类,中国白酒A股20家上市公司有18家披露了2023年ESG报告,仅金种子酒、皇台酒业两家酒企未披露ESG报告,且历年也未披露。


中国白酒2023年ESG报告的数量较2022年明显增加,但是头部酒企ESG表现依然与其市值不相匹配。在全球主流ESG评级体系MSCI ESG评级框架下,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的ESG评级多年来持续为B,白酒行业中没有MSCI ESG评级在BB级以上的企业,今世缘、迎驾贡酒、舍得酒业、口子窖、老白干酒MSCI ESG评级为CCC级。


A股白酒上市公司市值与MSCI ESG评级对应表

以上数据截至日期为5月20日

数据来源:wind、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 

制图/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任大明


纵观白酒2023年ESG报告,酒企在温室气体排放的细分范围数据披露方面表现有参差,披露信息不完整,需要更完善的披露标准以促进透明度。以市值排名前三的白酒为例,贵州茅台在2023年ESG报告里首次披露了范围1和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未披露范围3的碳排放量;五粮液是白酒行业中为数不多的连续两年披露范围1、2和3的白酒企业;山西汾酒在其ESG报告中一直未曾提及范围1、2、3的碳排放量。据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观察,中国白酒行业在近几年ESG报告中对碳排放的披露正在逐步增加细分数据,尤其是范围1和2的碳排,但仍有改进空间,主要是鲜有范围3的数据披露。


舍得酒业每万元营收水资源消耗强度最高


中国白酒MSCI ESG评级仅有洋河股份和水井坊两家为BB级,这样的评级在MSCI ESG评级标准中属于“一般水平”,但已经是20家酒企中的最高评级了。


细究中国白酒MSCI ESG评级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细项,洋河股份和水井坊在环境(E)维度上是仅有的两家超过4分的白酒企业,水井坊的社会(S)维度得分断层第一为4.7,洋河股份在治理(G)维度上在白酒中得分最高为5.2,以上评级细项的相对优势是洋河股份和水井坊两家评为BB级的核心原因。


洋河股份和水井坊做对了哪里?


在MSCI ESG评价体系中,白酒企业的环境责任权重最高,达到40%。白酒行业对水资源依赖性强,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废水,在环境(E)维度的关键指标中,水资源压力、包材及废物、碳足迹的权重分别为20%、10%、10%,为该维度的三项核心议题。


细观洋河股份和水井坊2023年ESG报告。洋河股份每生产千升(1吨)酒类产品用水总量较低,水井坊每万元营收水资源消耗强度较低。洋河股份在洋河分公司实现了包装洗瓶水、酿酒冷凝水等的循环水使用,单台设备的年水资源循环使用率达95%以上;水井坊推进了洗瓶废水回用至雾炮车喷雾及污水站加药、清洗等工艺过程,每日可回用洗瓶水约28吨。此外,水井坊通过购买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的方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10130吨。


再来看看“CCC级”们都做“错”了哪里。2023年,老白干酒和迎驾贡酒未披露水资源管理情况,舍得酒业每万元营收水资源消耗强度为白酒中最高,口子窖在生产端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高。值得注意的是,环境友好型企业绝不是单项优势加持,而是水资源、包材及废物、碳排管理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中国白酒S维度上的努力并未被国际评级机构充分理解


再细看中国白酒MSCI ESG评级中的社会(S)维度,不难发现,中国白酒企业在社会(S)维度上得分较差,除了水井坊社会(S)维度得分4.7、顺鑫农业社会(S)维度得分3.3以外,其他酒企S得分均在3或3以下。


不可否认,一些头部的白酒企业在公益慈善以及保障就业上的表现非常突出,但是在国际评级上社会(S)得分始终不高。贵州茅台连续11年捐资超过11亿元,展现了其在公益慈善方面的努力;五粮液带动上下游产业实现超过3000亿元产值、30万人稳定就业,在全国成立第一个“乡村振兴基金”,但MSCI ESG评级中贵州茅台、五粮液社会(S)得分均为3。酒企在这方面的努力并未被国际评级机构充分理解,社会公益的成效没有在ESG评价中得到充分反映。


当然,这其中也有酒企自身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白酒企业在对标国际标准、拓展国际市场方面还有待加强,影响了其在社会维度的得分;另一方面,部分酒企在产品质量与安全、员工权益、安全生产、公益慈善及科技创新等社会维度指标上的信息披露不足,也影响其社会维度的得分。总之,随着越来越多的酒企开始响应政府号召和利益相关者诉求,主动迈入“责任为王”的高质量发展新时期,酒企构建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也应不断完善。


中国白酒ESG信息披露内容的完整性、标准统一性等有待完善提高


尽管中国白酒的整体ESG水平不尽如人意,但是不可否认中国酒业在ESG标准化建设上已经觉醒。2月22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与社会责任促进工作委员会牵头制定的两项团体标准《中国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中国酒类企业ESG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在征求意见稿中,中国酒业协会从环境(E)、社会责任(S)、公司治理(G)三方面列出了明确且详尽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构建与国际接轨且符合中国酒类企业特色的ESG披露指标体系。


近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专访了参与上述两项团体标准制定的中国酒业协会酒与社会促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元月。元月表示,目前来看中国白酒行业整体ESG评级不高也不均衡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尽管中国白酒企业信息披露积极性整体在提高,但是信息披露内容的完整性、标准统一性、重要议题的发布以及报告的格式规范等都有待完善和提高。关键性指标披露不到位,与评级标准的要求不匹配以及国际公认的ESG评价体系与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存在差异化矛盾等,都是导致中国白酒行业整体ESG评级不高的原因。


元月表示,很多企业当下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对于企业发展ESG的要求不能同频。中国白酒行业是中国特色化产业,从政策环境和国情发展上来看,若在ESG评级层面将中国酒企套入国际标准,可能遭遇“水土不服”,不能用国际评级完全对中国国情进行考量。另外,任何行业ESG的发展肯定会历经一个较长的起步阶段和成熟阶段,才能有快速高质量的大发展。中国白酒业的ESG发展就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来自国家战略、宏观政策、行业引导以及国际标准对标等多维度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通过引入白酒特色指标有助于增强ESG披露意愿


白酒行业除了整体ESG评级不高以外,还有披露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元月表示,中国白酒企业套用国际通用评价规则其实是不占优势的,当前很多重要议题的关键性指标不能充分展示行业发展的特色和先进性,同时缺乏中国特色的议题不能彰显中国酒企彰显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因此普遍披露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酒业协会邀请头部二十余家酒类企业共同完成了两项团体标准《中国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中国酒类企业ESG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两项团体标准构建了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披露指标体系。元月表示,两项团体标准是完全针对酒行业研究设计的,去掉了一些不适用于酒行业的评价指标,加入了一些酒类行业的特征性指标。比如,《中国酒类企业ESG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水资源消耗强度、水重复利用率、节水率等为定量披露指标。另外,团体标准还突出了乡村振兴及党建等有中国特色的指标。增加了理性饮酒、适度营销、经销商管理、反贪腐、高管中女性占比等实质性议题,这也是中国酒企需要直面的ESG实践及披露痛点。


元月补充,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中国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中国酒类企业ESG评价指南》,填补了中国酒业ESG信披及评级标准上的空缺,同时帮助酒企建立ESG信披规则,增加披露和实践ESG的意愿。今年已经有一些酒企在发布的ESG报告当中引用《中国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的相关内容。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评级机构和关注酒行业发展的金融机构能够看到我们酒行业内部的ESG标准动向,引用《中国酒类企业ESG评价指南》来进行对酒企ESG的评价工作。保证酒行业ESG评级的标准统一性,这样评价结果对金融市场、对酒企本身的品牌声誉都会是更好、更公平、更规范的引导。”元月强调。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